儿童运动:提升大脑协调性的小妙招
儿童运动:提升大脑协调性的小妙招
哈佛大学研究发现,运动能显著提升儿童大脑发育。研究表明,运动后人们的词汇学习速度比运动前提高了20%,运动能刺激大脑蛋白质含量增高,促进学习能力发展。
儿童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
运动不仅能增强儿童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雷迪在《体育改变大脑》一书中提到,运动能促进大脑蛋白质含量的增高,这些蛋白质对大脑负责学习能力的部分至关重要。
当人在运动时,血管适度收缩,血液循环加速,大脑的供血量就会大量增加,从而有利于大脑神经细胞的代谢;促进脑细胞的正常发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认知能力提升非常有益处。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也指出,正确的运动锻炼,可以帮助孩子促进“感官体验”,对孩子的大脑发育有非常大的作用。
如何通过运动提升儿童协调性
儿童协调性是指身体各部分能默契配合、协同工作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场身体的交响乐指挥,大脑作为指挥家,通过神经系统向肌肉发送指令,让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在恰当的时间、以恰当的力度、朝着恰当的方向协同运作。
协调性测试方法
扔球捡球(适合 1~2 岁):与孩子面对面,相距1米左右,将一个软质小球轻轻滚向孩子,鼓励孩子捡起球再扔回。观察孩子在捡球、扔球过程中动作是否流畅,能否顺利弯腰捡起、抬手扔出,身体是否摇晃不稳。
双脚连续跳(适合 3~6 岁):准备一条绳梯,在每条横线上横置一块软方包,在距离第一块方包20厘米处设立起跳线。测试时,孩子两脚并拢,站在起跳线后,听到口令后,双脚同时起跳,一次跳过一块方包,连续跳过10块。
1分钟跳绳(适合 7~18岁):测试1分钟内跳绳的次数,观察孩子手脚配合节奏,能否连续稳定跳跃,绳子绊脚频率。
不同年龄段的训练方法
1~2岁:注重手眼协调训练,如双手拿奶瓶或玩具,练习从一手换到另一手,促进精细动作发展。
3~6岁:注重身体整体协调性,如障碍跑、模仿动物行走、扔沙包等。
7岁以上: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运动,如球类运动、游泳等,进一步提升协调性和运动技能。
儿童运动的最佳实践指南
制定运动处方
-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3~4天,最好每天运动
- 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显著增加呼吸、排汗和心率的体力活动)到较高强度(急剧增加呼吸、排汗和心率的体力活动)
- 运动时间: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天,较高强度运动30分钟/天,累计运动时间60分钟
- 运动项目:多种有趣并适合儿童青少年成长的活动,如散步、游泳、跳舞、跑步、球类运动和肌肉及骨骼肌力量练习
运动注意事项
- 运动前热身:充分热身可以预防运动损伤
- 运动强度控制:通过心率监测运动强度,小学生平均心率110~120次/分,初中生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
- 多样化运动:避免过早专项化,应让儿童接触多种运动项目
- 安全第一:选择适合儿童的运动场地和设备,确保运动安全
运动不仅能提升儿童的身体素质,还能促进大脑发育,提升学习能力。通过科学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儿童的协调性,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运动的机会,让他们在运动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