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让90岁以上老人生活更美好
智慧养老:让90岁以上老人生活更美好
截至2023年末,我国90岁以上老人数量已超过950万,其中90%选择居家养老。面对庞大的养老需求,智慧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正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24年,中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突破6.8万亿元。
智慧养老:应对老龄化的新选择
智慧养老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实时、高效、低成本的服务。这种新型养老模式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自主性,也减轻了家庭成员的照料负担。
应用场景:从生活到健康管理
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智能卫浴产品可以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独立完成洗浴;智能护理床则通过多种模式调整卧床姿势,并配备睡眠监测功能,实现异常预警。
在机构养老场景中,智慧养老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记录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实现与家属的实时共享。同时,借助智能终端和传感器监测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可以远程查看老人健康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政策支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智慧养老发展,先后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根据规划,预计到2024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超过11万亿元,到2050年将进一步达到22万亿元。
实践探索:从社区到家庭的智慧化改造
在湖南湘江新区咸嘉新村社区,通过“五老”领航和科技赋能,探索出一条智慧养老的新路径。社区开发了“云嘉务”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智分析”“慧治理”“嘉服务”三大版块,实现对老年人的精准分类、靶向施策和精细服务。
平台通过大数据实现一键查找、一键通知等功能,为老年人提供精准服务。同时,系统还可以智能化提供预警,让家属、家庭医生、社区能第一时间了解老人状态,保障老年人的安全。
面临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智慧养老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数据信息孤岛问题、产业链商业运作模式不成熟等。此外,智慧养老产业具有投资时间长、见效慢、回报低、风险大的特征,目前多数企业仍处于观望阶段。
借鉴国际经验,如新加坡的智能传感器项目、荷兰的机器人养老等,未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应更加注重普惠可及,向特色化、差异化方向发展,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和负担能力。
智慧养老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创新,通过不断优化技术和服务,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加安全便捷的养老环境,让每位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