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亲戚家,也不让亲戚来自己家,往往是这几种人!
不去亲戚家,也不让亲戚来自己家,往往是这几种人!
近年来,"年轻人开始断亲"这一话题引发了广泛讨论。随着时代变迁,曾经紧密的亲戚关系逐渐变得疏远。逢年过节的探访越来越少,只有在红白喜事时才会偶尔相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亲戚保持距离,甚至完全断绝联系。这种现象背后,往往反映了以下四种人的心态。
1.只想"安分守己"的人
柏拉图曾说:"人和人的学识不同,见识不同,修养不同,对事物的看法自然就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人也会有天差地别的脾性。有些人喜欢过热闹的生活,与亲戚常有往来,有些人则偏爱享受宁静的日子,跟亲戚各自安好。
后者并非是漠视亲情,只是习惯了简约的生活,不愿打扰彼此稳定的步调。当自己发现与对方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便主动选择了保持距离,井水不犯河水。
既然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也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便无需带着虚伪的面具,去维系太过亲密的关系。强行产生交集,只会让彼此都感到劳累和疲惫,只要遇见时,彼此能保持表面的和谐就好。
都说距离产生美,这样的说法放在亲戚关系中,同样适用。正如彼得斯所言:
"往往就是那一点点距离,这是需要的,也是一份互动尊重,这样才会长久持续美丽。"
在人心难测的今天,与亲戚保持距离,既能够保全自己,也能够远离虚伪者。
2.看透"人性"之人
还记得路遥曾经说:
"亲戚关系常常是最庸俗的,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深以为然。现实生活中,给自己造成最多麻烦,最大困境的人,往往不是外人,而是身边的亲人。有无数的案例都能证明,有些亲戚就是看不得身边的人好,嫌贫爱富、捧高踩低更是常有之事。
当你没权没势之时,即便自己对其毕恭毕敬,对方也只会冷眼相待。当你身居高位之日,就算自己没有主动邀请,对方仍然会溜须拍马。
正如《史记》中所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说到底,人都是逐利的,亲情也不外如是。和你交往有好处,便不顾一切攀亲带故;与你交往无利可图,便自然而然形同陌路。
网上总结的一句话,恰如其分地点出了关键所在:
"人性最大的恶,莫过于: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
看透了人性中的丑恶一面,往往就不会信赖那些伪善的亲戚,更不会跟他们走得太近。
3.不愿"惹事生非"之人
亲戚之间的往来,免不了会涉及是非议论,说些家长里短,聊些八卦传闻。有些亲戚除了喜欢探听各路消息,还喜欢到处嚼舌根,把这些道听途说的闲话到处传播。
一旦自己参与其中,或是无意透露了私密之事,或是听信了他们的挑拨,都会卷入无端的是非之中。《论语》中有言:"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有意将其散播,并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实乃卑鄙之人的行径。为了和这些人划清界限,许多人便选择远离是非之地,不去给自己平添麻烦。
就像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有一个老人,他离群索居,住在瓦尔登湖畔。他不愿意和人往来,更愿意与自然万物为伍,虽年事已高,却活得自由自在,身体很健康。梭罗引以为知己,并说他才是真正的智者。
这尘世间的是是非非不胜枚举,包藏祸心的小人更是数不胜数。所以,做个不惹是非,习惯独处的人,反而是个不错的选择。
4.被亲戚欺负过的人
常听人说:"人唯有穷过,才能更好地看清楚这世道人心的真相,活得更成熟。"一个人的成熟,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时间和经历共同作用的结果。当遭遇到足够多的伤害与苦痛,再天真的人也会变得警惕,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会轻信。
或许曾经对亲戚也有过真情,但在一次次的背叛、利用和伤害过后,这些都将荡然无存。就像著名歌手张韶涵,在事业正值巅峰之时,她的母亲姜柔伊却从背后果断"背刺"。她不仅卷走了女儿所有的钱,还污蔑女儿吸毒,让张韶涵的事业一落千丈。
张韶涵那时大病一场,手里却没有钱看病,只能借朋友的钱度日,一度瘦到只有70斤。重新恢复事业以后,她便与母亲果断划清界限,宁愿一个人生活。正如巍子所说:"一切的冷酷无情皆有缘由,所有的恩断义绝都有起因。"
因为被伤的太深,所以不想再重蹈覆辙,不得不用绝情来斩断羁绊。
庄子曾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让自己活得自在舒服一些。若是太多的社交,扰乱了自己应有的节奏,反而不如互不打扰,各自安好。
人情世故,越简单越清晰,越复杂越杂乱。愿每个人都能活的痛快,活的通透,把未来牢牢的把握在自己手上,笑对世上的纷繁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