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颈部抗阻运动新姿势
中医教你颈部抗阻运动新姿势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疾病的困扰。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颈椎病的患病率约为10%-20%,且呈现年轻化趋势。长时间伏案工作、使用电子产品、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可能导致颈椎问题。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颈椎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中医角度出发,介绍一些简单有效的颈部保健方法。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中医认为,颈椎病属于“痹证”范畴,主要由阳气虚损、外邪侵袭、经络痹阻、气血瘀滞等因素引起。具体来说,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可以归纳为“内因”和“外因”两方面:
内因:人体虚劳、脏腑虚衰,表现为阳气不足、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素问》言:“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不足则肢体无法活动自如;肝肾亏虚则筋脉失养;气血亏虚则卫外不固,易受外邪侵袭。
外因:风寒湿邪、颈部外伤、慢性劳损。《素问》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外伤闪挫、劳逸不当、长期低头伏案等都会导致气血不畅,引发颈椎病。
中医保健方法
中医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主张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预防和干预。以下是一些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
颈部抗阻运动
颈部抗阻运动是增强颈部肌肉力量、改善颈椎稳定性的有效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 坐姿或站姿,保持脊柱挺直
- 双手交叉放在头后部,轻轻向前施力
- 头部向后用力抵抗,保持5-10秒
- 每次训练可从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10分钟左右
- 每天可进行数次,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每40-50分钟活动一次颈部更佳
除了颈部抗阻运动,中医还推荐以下几种保健方法:
按摩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用中指或食指按揉20-30次,可健脑宁神,益气固脱。
对按头部
双手拇指放在太阳穴处,其余四指放在头部两侧,对按揉动20-30次。太阳穴位于目外眦与眉梢连线向后一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此法可清脑明目,振奋精神。
按揉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两侧凹陷处,与耳垂齐平。用两手拇指按揉20-30次,可疏风散寒,开窍镇痛。
拿捏颈肌
将一手放在颈后,拇指放在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沿风池穴向下拿捏至大椎穴20-30次。大椎穴位于低头时颈背部交界处的高突椎骨下方凹陷处。
按压肩井穴
肩井穴位于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用中指按压对侧肩井穴10-20次,可通经活络,散寒定痛。注意:孕妇禁用此法。
按摩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后颈部颈椎中最大椎体下方的空隙处。用手四指并拢按摩20-30次,至局部发热为佳,可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对按内关穴和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3横指处。用一手拇指按住内关穴,中指按住外关穴,对合用力按揉0.5-1分钟。
掐揉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用一手拇指掐揉对侧合谷穴10-20次,可疏风解表,开窍醒神。
梳摩头顶
双手五指微曲放在头顶两侧,从前发际沿头顶至脑后做“梳头”状动作20-30次,可提神醒目,清脑镇痛。
按揉后溪穴
后溪穴位于手内侧,第五掌指关节尺侧近端的赤白肉际凹陷中。用一手拇指按揉对侧后溪穴1分钟,可舒筋利窍、宁神。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保健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非常重要:
- 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或高头位工作
- 选择合适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生理曲度
- 避免颈部受凉,注意保暖
-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中医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预防颈椎疾病,保持颈椎健康。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严重的颈部疼痛、麻木、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