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假水中隐藏的致命危害!
央视曝光:假水中隐藏的致命危害!
近日,央视新闻曝光了一种在学生群体中广为流行的玩具——“假水”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这种看似无害的软泥玩具,实则暗藏风险,其主要成分硼砂的含量严重超标,最高可达欧盟玩具安全限值的6倍多。更令人担忧的是,市面上大部分假水玩具属于“三无”产品,缺乏必要的安全认证和生产信息,对儿童健康构成极大威胁。
假水玩具是一种类似史莱姆的软泥玩具,因其独特的触感和可塑性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它通常被包装成各种饮料瓶的形状,外观极具迷惑性,容易让儿童误认为是食品。这种玩具的主要成分是硼砂,一种具有毒性的化学物质,能够改变水样物质的流动性,使假水更具弹性、延展性。然而,硼砂的毒性较强,人体若摄入过多,会引发多脏器的蓄积性中毒。
央视记者曾采购了9款14批次的假水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样品的硼元素含量均超过欧盟玩具安全限值。南京江北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孔玉龙表示,除了硼砂,假水玩具中还可能含有PVA、PP等有机化合物,这些物质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如果皮肤有破损或汗液较多,容易沾染眼鼻,引起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假水玩具在线下门店的销量已明显减少,但在网络平台上仍大量存在。这些产品的价格低廉,通常在几元至十几元之间,且大多没有产品成分说明,属于典型的“三无”产品。尽管部分产品外包装上标注了“不可食用”“非饮品”等警示语,但由于其外观与真实饮料高度相似,儿童在玩耍过程中仍存在误食的风险。
专家建议,家长在选购玩具时应提高安全意识,尽量从正规渠道购买,并认准CCC(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要将玩具放入口中,玩耍后要及时洗手消毒。对于像假水这类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玩具,建议家长谨慎选购,避免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监管部门也应从生产源头、流通渠道和消费终端全面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国家玩具安全标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三无”玩具的违法行为。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玩具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