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
春节: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个消息让全球华人倍感振奋,也让世界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这个充满魅力的节日。
春节,全球共享的文化盛宴
今年春节,世界各地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据统计,目前已有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各类春节民俗活动在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非遗瑰宝和共庆共享的全球盛事。
在南非,中国驻南非大使馆举办的新春招待会上,中国书法、生肖印章、拓印等文化体验项目吸引大量当地民众参与。在马来西亚马六甲,100人共同舞动一对“马中友谊瑞狮”,2000余盏红灯笼、6座贺岁牌楼、江苏秦淮花灯、河南安阳十二生肖甲骨文立体灯饰等,让整条街道年味十足。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上演由中国中央芭蕾舞团带来的贺岁舞剧《过年》。这部改编自经典芭蕾舞剧《胡桃夹子》的作品,融入了“十二生肖舞”“春联舞”“丝绸舞”“糖葫芦舞”“瓷器舞”等中国元素,生动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风情长卷。
春节,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春节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开始了解和体验中国文化。在德国和法国,中国广东汕头潮阳西门英歌队陆续到访哈瑙、法兰克福、巴黎、里昂等城市演出,展示英歌舞的独特魅力。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中匈两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介绍苏绣和马丘刺绣的历史传统与艺术特点,并指导观众练习刺绣技法。
在老挝中国文化中心,当地民众纷纷前来体验来自中国湖北的孝感雕花剪纸、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鄂州面塑等特色项目。在西班牙马德里,新春期间举办的各类文艺演出、美食品鉴活动深受当地居民与游客的喜爱。
春节,中国非遗文化的展示舞台
借着春节的东风,更多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国非遗文化走向全球。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吸引了大量当地民众参与。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前的春节庆典成为当地最具规模的多元文化节之一。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新春致辞中说:“蛇象征着智慧、坚韧和新生。在当前全球所处的这个艰难时刻,让我们在这些品性的指引下,重振致力于和平、平等和正义的决心。”这番话道出了春节所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
春节,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
春节之所以能够赢得全球人民的喜爱,关键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更是一次全面而生动地诠释宇宙间和谐共生、新旧更替有序、生活丰俭相宜、个人内心平和、家庭和睦美满以及社会和谐稳定的综合载体。
从美国纽约帝国大厦到英国伦敦“伦敦眼”,从日本东京塔到意大利都灵安托内利尖塔,从阿联酋迪拜哈利法塔到巴基斯坦伊斯兰堡的国家纪念碑,从墨西哥索玛娅博物馆到塞舌尔“小本钟”……多国地标性建筑纷纷亮起“中国红”,映照出红红火火的年味儿。
春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
春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人与自然、祖先、家人和社会情感交流的桥梁,更是中华文化与各类文明互鉴的纽带。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无论是海外华人华侨的思乡之情,还是国际友人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都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不同文明间的理解和尊重。
正如巴基斯坦智库全球丝绸之路研究联盟创始主席泽米尔·阿万所说:“春节的色彩、声音和情感超越了语言和地域的界限,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世界上越来越多地方参与春节庆祝活动,这种全球性的热情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巨大吸引力。”
春节,这一古老又长青、多彩而又温馨的文化符号,不断拉近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持续为全球文明互鉴注入新的活力。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春节将会更加精彩纷呈,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