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最新指南:科学饮食降尿酸!
2024最新指南:科学饮食降尿酸!
2024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为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了最新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指导。这份指南基于营养科学理论和中医食养理论,提出了7条核心建议,旨在帮助患者通过科学饮食降低尿酸水平,预防痛风发作。
七大饮食原则,科学降尿酸
食物多样,限制嘌呤
指南建议每天摄入不少于12种食物,每周不少于25种,以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要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红肉和海鲜等。鸡蛋和牛奶的嘌呤含量较低,可以放心食用。豆制品虽然嘌呤含量略高,但人体利用率低,经过加工后嘌呤含量会进一步降低,因此也可以适量食用。
蔬奶充足,限制果糖
每天应摄入不少于500克的新鲜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应占一半以上。水果每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50克。虽然水果中含有果糖,但其中的维生素C、黄酮等成分可以改变果糖对尿酸的影响,因此不必过分担心。乳制品方面,每天应摄入300毫升以上的低脂或脱脂牛奶,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每天建议饮水2000-3000毫升,以白水为主,也可以饮用柠檬水、淡茶或无糖咖啡。酒精会增加尿酸生成并抑制其排泄,因此应严格限制饮酒,尤其是啤酒和烈酒。
科学烹饪,少食生冷
推荐采用清淡的烹饪方式,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烹调油不超过25-30克。避免油炸、煎制等高油烹饪方式,肉类应先汆煮后再食用,尽量不喝肉汤。痛风患者应少吃生冷食品,以免诱发关节疼痛。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风险,因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来控制体重。建议每周减重0.5-1公斤,最终将BMI控制在18.5-23.9kg/m2。运动应以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每次30-60分钟,每周4-5次。
辨证辨体,因人施膳
根据中医理论,痛风患者可分为湿浊证、湿热证、痰瘀证和脾肾亏虚证等不同类型。湿浊证患者应避免肥甘厚味,湿热证患者需限盐限酒,痰瘀证患者应多饮水,脾肾亏虚证患者则需要调理脾胃。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食物,如白扁豆、山药、薏苡仁等。
因地因时,择膳相宜
饮食调整还应考虑季节变化。春季应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夏季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秋季应注意润燥,冬季则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气候冷热交替时要注意保暖,避免诱发疼痛。
实用建议,轻松控尿酸
主食选择
推荐选择糙米、全麦面粉等全谷物,每天摄入量不低于主食总量的30%。避免过多食用精白米面,因为它们可能导致血糖快速升高,进而刺激尿酸生成。
肉类摄入
优先选择瘦肉和去皮禽肉,每天摄入量不超过150克。烹饪时尽量采用清蒸、炖煮等低脂方式。应避免食用高嘌呤的红肉和动物内脏。
蛋类和奶类
每天可摄入1-2个鸡蛋,但要注意控制蛋黄的摄入量。奶类应选择脱脂或低脂产品,每天饮用量在300毫升左右。
蔬菜水果
多吃低嘌呤的蔬菜,如黄瓜、西红柿等,避免过多食用菠菜、芦笋等高嘌呤蔬菜。水果应选择低糖品种,如草莓、樱桃等,每天摄入量控制在200-350克。
饮料和调味品
避免饮用含糖饮料和高果糖的果汁,可以选择无糖的咖啡或茶。调味品应选择低盐低糖的类型,如醋、柠檬汁等,避免使用过多的酱油和味精。
生活方式调整,助力尿酸控制
除了饮食调整,生活方式的改变也非常重要。建议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或游泳,有助于促进尿酸排泄。同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也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通过遵循这些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建议,可以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的风险。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具体饮食调整应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如果发现尿酸异常,应及时就医,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