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云和梯田:千年农耕文化的瑰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云和梯田:千年农耕文化的瑰宝

引用
搜狐
8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56890219_121123812
2.
https://www.gjrwls.com/geography/20241016/1031154839498784768.html
3.
http://www.xinhuanet.com/ci/20241029/b1c9a948551548a59ec4ee3c18c27d4f/c.html
4.
https://www.hhyy.gov.cn/info/1141/343501.htm
5.
http://m.cnwest.com/szyw/a/2025/01/03/22935347.html
6.
https://www.sinowh.org.cn/Mobile/Article?ArticleId=366be565-24bd-48db-8258-a6a816f27ea7
7.
http://www.szchuangren.com/info.php?id=61
8.
http://zj.news.cn/20240530/ccc3f5fe3d784d67a319fea7266bec98/c.html

2024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云和梯田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国首个梯田型5A级旅游景区。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云和梯田在旅游发展上的新高度,更体现了其作为千年农耕文化瑰宝的重要价值。

云和梯田最早开发于唐初,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梯田总面积8.02平方公里,海拔跨度从200米到1400多米,垂直高度达1200多米,跨越高山、丘陵、谷地三个地质景观带。这一庞大的梯田群,不仅是华东地区最大的梯田群,更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农耕文明史册。

云和梯田的建造凝聚了畲汉先民的智慧。他们利用山地地形,修堤筑埂,开垦坡地,引泉入田,创造出这一农耕文明奇观。梯田的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展现了古人对土地的精妙利用。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水系设计极为巧妙。畲汉两族先民开凿水渠,将山泉水引入梯田,形成一个完整的灌溉系统。由于山水四季长流,梯田中可长年饱水,保证了稻谷的发育生长和丰收。

云和梯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场所,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每年芒种时节,这里都会举行开犁节,这是祭祀、感恩、祈福的传统节日,体现了崇尚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农耕文化内涵。开犁节入围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填补了芒种在二十四节气国遗目录中的最后空白。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云和梯田景区建立了世界梯田博物馆。博物馆占地约1200平方米,分为“万般梯田”“天籁云和”“不止梯田”三大主题板块,以多层次、多角度系统展示梯田千年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风貌。馆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让游客能够全方位了解梯田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除了静态展示,景区还推出了多项体验活动,让游客能够亲身体验农耕文化。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犁田体验活动。游客可以穿上蓑衣,戴上斗笠,手握犁耙,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亲自体验古代农耕工具的使用。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古人耕作的艰辛与智慧。

云和梯田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景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环境保护、修复古迹等,以确保这一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同时,景区还积极与国际接轨,与瑞士拉沃梯田等世界著名梯田展开交流,共同探讨梯田保护和传承的经验。

云和梯田作为千年农耕文化的瑰宝,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当代,这一文化遗产正以新的方式焕发生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