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应对"道德绑架"?
如何帮助孩子应对"道德绑架"?
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应对"道德绑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定义什么是道德绑架开始,列举孩子可能遇到的具体场景,并提供具体的应对方法。
培养孩子讲道德是至关重要的,可是有时孩子也可能会遇到"道德绑架"。
那么讲道德和道德绑架有什么区别呢?
讲道德是你根据自己的道德感,自愿做出的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
而道德绑架是一种操纵手段,是别人利用你的道德感,通过施加压力或者制造内疚感,让你被迫做出自己不情愿的事情。
你的孩子遇到过下面的"道德绑架"吗?
家庭聚会上,亲戚对孩子说:"你这么聪明,又这么大方,能不能给我们表演个节目?"
孩子的朋友对她说:"别小气,这个玩具送给我嘛!"
游乐场的孩子对他说:"你敢不敢像我一样头朝下滑滑梯?不敢就是胆小鬼!"
如果遇到过,孩子是怎样应对的呢?
虽然不情愿,还是按对方的意思做了?
虽然没有按对方的意思做,但是心里却感觉不舒服?
坦然地表达自己不想这样做,不做也不是不大方/小气/胆小鬼?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搜索"道德绑架"时,会发现一些点赞数很高的笔记,这些笔记往往是在讲如何一句话怼得对方哑口无言,例如:
"你就该把公司当作家!"
"家里的钱我可是想花就花!"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
"我喝了我也看不起你!"
"做人不要斤斤计较,吃亏是福!"
"我祝你福如东海!"
这些笔记深受大家喜爱,可能因为当下特别解气和痛快,其实只是看着"过把瘾",真的在生活中这么说,很可能后续会带来麻烦,并不建议这样去教孩子。
遭遇道德绑架,最正确的做法其实是坦然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进一步的话,可以直接指出:我按我的想法这样做,并没有"不道德"。
被要求表演的孩子可以说:"我不喜欢表演节目,我觉得聪明大方的孩子也不一定要表演节目。"
被讨要玩具的孩子可以说:"这是我最喜欢的玩具,我不舍得送人,这并不是小气。"
被鼓动去做危险动作的孩子可以说:"我觉得这样做危险,不做危险的事情才不是胆小。"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多么机智地回怼,只要真实地表达自己就可以了。即使这样让对方有一些不舒服也没有关系,孩子需要知道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
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学到这种应对方式呢?
你可以在看到孩子遭遇道德绑架时,帮他说出他的感受;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做角色扮演,演练如何应对。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避免用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例如说孩子:
不和客人分享玩具就是小气;
不努力学习,就是在辜负父母;
不吃不喜欢的食物,就是辜负自己做饭的辛苦;
……
如果你希望孩子现在、长大后不被别人道德绑架,首先自己要尊重、真诚地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