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打卡地:南京眼步行桥的设计特色
青奥会打卡地:南京眼步行桥的设计特色
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一座独特的桥梁在长江夹江上悄然崛起,它就是如今被誉为“南京眼”的步行桥。作为青奥会的重要遗产,这座桥梁不仅见证了南京的现代化进程,更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文化内涵,成为了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
独特的设计理念
南京眼步行桥全长827.5米,主桥长531.5米,主跨240米,引桥长296米。它是一座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索塔为倾斜椭圆形结构,下横梁以下部分为实心钢筋混凝土塔柱,其上部分为钢塔柱。整座大桥外观造型简洁飘逸,两个白环既相对又似分离,动感极强。桥身似泛起的涟漪,由宽渐窄,由窄渐宽,行人穿行其间犹如琴弦上跳跃流动的音符。两个白环支撑起大桥全部重量,椭圆桥塔暗含圆满之意,钢铁之骨则展现了现代感。远眺两个白环像一条白玉腰带系在夹江之上,连接新城和江心洲,城市框架向西延展;走近端详,白环两侧如羽翼般斜拉的钢索振翅向上,好像竖琴的琴弦。两塔相对如两位好友互相比出鼓励的大拇指,一个称耀新城建设生机勃勃,另一个夸许进行的青奥会运动员活力无限。
桥面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人群的需求,栏杆设有高低扶手,方便成人、儿童及残障人士使用。桥面每平方米荷载重量0.35吨,全桥可容纳近4万人。桥中央奥运五环标志,长13米、高7米,宽0.8,其内部钢板与桥梁紧紧咬合,重量7吨,可抗12级大风。大桥满足通航净高12米、大堤4.5米通行净高要求。
精妙的照明设计
夜晚的南京眼步行桥更是美轮美奂。桥梁的照明设计分为平日模式、节假日模式和特殊庆典模式。平日模式打开白色索塔泛光灯、钢箱梁风嘴洗墙灯和桥面栏杆灯;节假日模式在平日模式基础上,将索塔泛光灯变为彩色,营造钢塔流光溢彩效果;特殊庆典模式在节假日模式基础上,打开激光灯,营造翻花绳动态效果。这种多层次的照明设计,让大桥在不同时间展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成为南京夜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奥会的文化印记
作为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重要地标,南京眼步行桥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最初设计时,桥上曾设置奥运五环标志,后改为青奥会会徽,彰显了体育精神与城市文化的完美结合。桥塔作为青奥轴线的城市景观节点,充分体现了节俭办奥运的理念。作为两岸旅游观光纽带,该桥以旅游电瓶车以及行人为主,桥面设计取消机动车通行要求。
成为城市新地标
自2014年8月16日投入使用以来,南京眼步行桥迅速成为南京的新地标。它不仅是一座连接江心洲与河西的交通设施,更是一个集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桥北的青奥森林公园和南侧的国际青年文化中心,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这里都是市民和游客休闲漫步、拍照留念的热门去处。
作为长江上首座观光步行桥,南京眼步行桥以其独特的设计、先进的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南京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不仅见证了南京的现代化进程,更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