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543"部队:用地空导弹击落U-2侦察机的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543"部队:用地空导弹击落U-2侦察机的传奇

引用
网易
9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EEE1LV05566E3N.html
2.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5/522137.shtm
3.
https://www.sohu.com/a/853306015_121645290
4.
http://mmcs.cast.org.cn/xwz/kxjrl/art/2024/art_e37b36d4511246dc9463dfdc0001d04d.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U-2%E5%81%B5%E5%AF%9F%E6%A9%9F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020/06/20186410_1137124624.s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4%B8%AD%E6%88%98%E5%BD%B9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02/22/31918354_1119258774.shtml
9.
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2022cont.php?classid=176&id=179702

1959年10月7日,北京郊区的天空中传来一声巨响,一架RB-57D高空侦察机被突如其来的导弹击中,残骸坠落在通县东南的河西务村附近。这一幕不仅震惊了全世界,更开创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例。而创造这一奇迹的,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代号"543"的神秘部队。

01

空中威胁与秘密部队的诞生

20世纪50年代,随着美蒋合作的加深,台湾国民党空军开始频繁派遣高空侦察机侵入中国大陆领空。其中,最令人生畏的就是美国洛克希德公司研制的U-2侦察机。这种飞机能在21,336米的高空执行全天候侦察任务,普通战斗机根本无法触及。更令人担忧的是,U-2装备有先进的73-BE型航空摄影机,能在18,000米高空清晰拍摄地面人员活动,甚至能看清9,000米以下报纸的标题。

面对这一严峻威胁,中央军委决定组建地空导弹部队。1958年10月6日,在北京清河镇空军学校的小礼堂里,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庄严宣布:"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一营正式成立!" 这支代号"543"的部队,就此踏上了保卫祖国领空的征程。

02

创新战法: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

U-2侦察机的飞行高度远超当时大多数防空武器的射程,即便是苏联提供的萨姆-2导弹,也难以保证在如此高度击中目标。更棘手的是,U-2的飞行路线变幻莫测,常常在雷达监测的边缘地带徘徊,给拦截带来了极大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543部队的官兵们经过反复研究和实践,创新性地提出了"近快战法"。这种战法的核心是在敌机进入射程的最后一刻才开启雷达,迅速完成锁定和发射,以此避免被敌机提前发现和规避。这要求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极高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因为任何一丝犹豫都可能导致战机稍纵即逝。

03

首战告捷:南昌上空的辉煌胜利

1962年9月初,543部队二营接到命令,秘密开赴南昌向塘地区。9月7日,根据上级指示,南京起飞一个轰炸机大队空转南昌以南的樟树,诱敌出动。第二天,国民党U-2飞机果然上钩,从桃园机场起飞,直奔广州方向而来。

当U-2进入南昌地区时,二营营长岳振华果断下令:"雷达开机,目标锁定!" 在U-2距离阵地仅剩28公里时,三枚导弹以6秒的间隔相继发射,直冲云霄。随着一声巨响,这架自以为高枕无忧的U-2侦察机被准确命中,残骸坠落在南昌郊区。

这一战不仅击落了U-2侦察机,更击碎了国民党空军的"高空神话"。从1962年到1967年,543部队共击落5架U-2侦察机,其中二营就击落3架,展现了其强大的实战能力。

04

历史贡献与现实意义

543部队的辉煌战绩,不仅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更为我国后续的国防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他们开创的"近快战法",至今仍被世界各国防空部队所借鉴。从最初的4个营,到如今拥有高、中、低空及远、中、近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的现代化作战力量,543部队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地空导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辉煌历程。

今天,当我们仰望蓝天,享受着和平与安宁时,不应忘记那些曾经为保卫祖国领空而浴血奋战的英雄们。543部队的故事,不仅是人民空军发展史上的一个传奇,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精神的生动写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