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生日快乐!
西双版纳,生日快乐!
2025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迎来72周年华诞。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美丽城市,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更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大会现场
1953年1月23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改为自治州),至今已走过72载光辉历程。这里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起点,是我国与东南亚文化经贸往来的重要枢纽。在现代交通的加持下,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愈发显现。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成立大会现场
“三出州,四出境”,西双版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700万人次,稳居省内最繁忙机场前三。中老铁路西双版纳段客货运量增量不断刷新,中国西双版纳、老挝琅勃拉邦旅客可乘火车实现当日往返。水、陆、空、铁立体综合交通网日益完善。
西双版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700万人次
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中、老、缅、泰、柬、越),坐拥“东方多瑙河”黄金水道。中老铁路、昆曼国际大通道等让西双版纳更加内通外联。
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
这里既是高楼大厦拔地起的新兴之城,也是传承千年文化的“勐泐”故地。用古老“章哈”曲调赞美崭新生活,用新兴科技手段保护传承古老文化“贝叶经”,让傣药南药历久弥新,使小糯玉米成为市场明星。文旅康养、天然橡胶、普洱茶、生物医药(傣医药)、口岸经济、热带水果(坚果)、数字经济各产业竞相加速。
西双版纳州经济总量迈上900亿元新台阶
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大经济”“七大产业”一体推进。2024年西双版纳州经济总量迈上900亿元新台阶。7000万人次、1000亿元,这是西双版纳2024年国内外旅游者和旅游总花费新突破。
西双版纳州经济总量迈上900亿元新台阶
“活力之城”,这是西双版纳州2024年摘下的荣誉。景洪市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名列全国旅游百强县市第二位。
景洪市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科技让西双版纳走向远方,文化让西双版纳知道来处。全州20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把过去和未来连接。
西双版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泼湿一身,幸福终生”,泼水节赠送人们数千年美好祝福。悠扬布朗弹唱穿越古今,基诺大鼓如雷贯耳。在泥与火的咏叹中,傣陶人延续了4000多年“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正是这些文化的积淀,形成了西双版纳璀璨的民族文化、人文景观,与热带雨林、野生动植物构成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傣族泼水节
这是一颗北回归线上被偏爱的绿宝石,被人们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天然疗养院”“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世界物种基因库”“森林生态博物馆”,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之一。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在西双版纳这片仅占全国1/500的土地上,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的1/5;有动物2000多种,占全国的1/4。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1958年,西双版纳率先在全国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今已有国家级、州(市)级、县级三级自然保护区9个,保护小区3个,总面积643.4万亩。全州森林覆盖率高达74.05%。2008年成立“中国云南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2018年在全国建成首个“亚洲象监测预警中心”,在全国率先创立野生亚洲象公众责任险。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与此同时,不断健全生态制度,制定实施了20多部法律法规。“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西双版纳州的亚洲象种群及数量由上世纪80年代的170余头增长到300头左右。
西双版纳亚洲象
走出去,请进来,新和旧的衔接,内和外的交融,打造世界旅游名城。诚邀天下有缘宾朋,举杯“哆歌水”,同唱《让我听懂你的语言》。50万“新市民”自远方来,不止冬日避寒,更要旅居四季。玩野了的亚洲象群,仍记得家在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亚洲象
这里是诗意西双版纳,一花一叶总关情。全州各族群众锐意进取,守望相助,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区、云南辐射南亚东南亚世界旅游名城、现代化口岸城市,建设有了新突破、交出新答卷,在祖国西南千里边疆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我们诚挚祝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生日快乐!期待西双版纳的明天无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