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力推时间管理:如何帮助小学生告别“拖拉磨蹭”
教育部力推时间管理:如何帮助小学生告别“拖拉磨蹭”
2024年,教育部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强调依法依规整治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的违法违规、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这一行动的开展,凸显了科学管理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其中,时间管理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超过90%的小学生存在时间管理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行动迟缓、缺乏明确的时间观念。这并非全然由于孩子自身缺乏时间意识,而是由于时间的抽象性和难以直观感受的特性,导致孩子难以准确把握。专家建议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阶段指导时间管理的技巧。
科学规划:从起床到睡觉的全天候时间管理
可汗学院为2-18岁孩子设计的假期日程表,从起床到睡觉的全天安排,涵盖学习、运动、自由活动等多个方面,强调简单明了、容易执行的原则。以幼儿园到小学低年级为例:
早晨8点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饭,留有一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可汗建议小朋友:虽然在家里,也要有“仪式感”,不要整天穿睡衣,换上白天穿的衣服,认认真真过一天。
9点到9:30:是半个小时的做功课时间。可汗建议小朋友用自家软件按年级学各门学科,比如数学。尤其一二年级的孩子,还可以多花一些时间做复习。
学了半小时,站起来活动:9:30往往阳光正好,不那么晒,做户外活动是最好的了。
然后做半小时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能力。
然后活动50分钟:保证充足的运动时间,促进身体健康。
之后,写40分钟小日记、小作文:每天都“输出”一些,自然就会慢慢学会思考与表达了。
12点到1点是午饭时间:可汗鼓励小朋友边吃边听广播,故事的、科普的都行,随时注意汲取新知识。
午饭之后,自由活动:从1点到7点,足足6小时。估计这是空给孩子去安排一些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和家人朋友互动的时间。
晚上8点,准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总结一下,这个阶段小朋友的在家安排:
- 学习时间:2小时40分钟(包含做功课、阅读、写作、听书等)
- 运动与活动时间:1小时20分钟
- 自由安排时间:6小时
四象限规划:KISS Plan助力目标管理
KISS PLAN,这个方法国外很流行,很多家长在用,简单有效,小孩大人都能用。大家做新年计划的时候常用,但其实可以用于很多场合,比如暑假。
所谓的“KISS”,即:
- KEEP(保持):过去做的比较好的事情,怎么坚持下去;
- IMPROVE(改善):过去已经在做的事情,怎么继续进步;
- STOP(停止):终止一个坏习惯或停止一件优先性没有那么高的事情;
- START(开始):开启一件全新的任务,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以一位香港家长和她9岁女儿的实践为例:
- KEEP:好好练钢琴
- IMPROVE:写字工整
- STOP:吃饭慢
- START:学滑冰
这位家长表示,虽然执行过程中有很多挑战,但这个计划帮助孩子体会到了做事从一而终的成就感。特别是学滑冰这个项目,虽然孩子并没有特别的天赋,也不是特别喜欢,但因为每周六都坚持上课,最终还是取得了不错的进步。
实践经验:四川“作息令”的启示
2023年10月底,成都市下发了《关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通知》(又称“作息令”),要求做好行课安排、午间休息、课后服务、就寝时间,把课余时间留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家庭、把作业留在学校。四川省教育厅随后要求各地各校结合实际,认真学习借鉴成都做法。
“作息令”实施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 学校课间更丰富,学生休息更好:学校落实作息令基本到位,学生可以在课间自由活动,增强体质和防控近视。
- 寄宿制学生睡眠得到保障:成都市龙泉驿航天中学住校生中午12:50—13:40午休,初中住校生21:30熄灯就寝,高中住校生22:40熄灯就寝,均保证全天睡眠超过8小时。
- 创新举措不断涌现:泸州市龙马高中学府路学校在泸州率先使用可躺式课桌椅,学生午休从趴着变为躺着,引发家长极大关注。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 个别学校执行不到位:部分学校因政策执行不到位引发学生或家长的不满,反映问题最多的是行课时间。
- 家长配合协同不到位:尤其是不少走读的中学生睡眠时间比较晚,超过了23点。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
- 学校应探索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
- 家长也要加强协同配合,保证孩子睡饱睡够
- 教育管理部门要严格落实“作息令”,真正让孩子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时间管理不仅是学习效率的问题,更是关乎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课题。通过科学的时间管理,可以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有序、高效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