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胃新宠:生姜
冬季养胃新宠:生姜
冬天到了,你的胃开始抗议了吗?是不是感觉胃部总是凉凉的,甚至有点隐隐作痛?别担心,今天要给你介绍一位冬季养胃的好帮手——生姜。
生姜为什么能养胃?
在中医理论中,胃为“仓廪之官”,喜温润。而寒邪易伤阳,易导致脾胃阳气不足。生姜性温,能散寒止痛、温中止呕,是治疗胃寒呕吐的良药。《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生姜,辛温,入肺胃经,能散寒止呕,温中止泻。”
现代医学也证实,生姜中的姜辣素等成分可以刺激口腔和胃黏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胃肠的消化功能。它还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能帮助人体抵御外界病菌的入侵。
生姜养胃的具体应用
- 红枣生姜茶
这个搭配可以说是冬季养胃的黄金组合。红枣具有养血安神的作用,而生姜则能暖胃止呕。具体做法是将红枣5颗、生姜3片放入锅中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红糖,煮至红枣熟烂即可。每天喝一碗,胃痛慢慢远离你。
- 姜红茶
生姜3片、红茶适量,共置茶杯中,以沸水冲泡3~5分钟;趁热频饮,一日1~2剂。散寒止痛、温胃降逆,适用于胃脘冷痛的调治。
- 姜枣红糖水
生姜和大枣是经典的养胃组合。将生姜切片,与大枣一起煮水,加入适量红糖调味。这道饮品不仅能暖胃,还能补血,特别适合女性在冬季饮用。
- 烹饪时加入姜片
在炖煮食物时加入几片生姜,不仅能去腥提味,还能帮助消化。比如在炖牛肉、炖鸡时加入姜片,既能去除腥味,又能促进消化。
吃姜有讲究
虽然生姜是养胃的好东西,但也不是随便怎么吃都行的。以下几点注意事项请收好:
- 晚上不宜食用
晚上人体的阳气需要内敛、归于脏腑,而姜的温热之性可能会扰动阳气,影响睡眠和身体的正常节律。所以,晚上就别吃姜了,留给白天享用吧。
- 阴虚体质要谨慎
姜性温热,对于阴虚体质的人,如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潮热盗汗、手足心热的人群,要谨慎食用。因为过多食用姜可能会进一步伤阴,导致阴虚火旺的症状加重。
- 适量为宜
每天食用生姜的量不宜过多,一般建议每天不超过10克。过量食用可能会引起上火,出现口干、咽痛、便秘等症状。
- 特殊人群要注意
患有痔疮的人要注意适量食用姜。姜的温热之性可能会刺激直肠和肛门部位的血管,使痔疮症状加重。对于有眼部疾病,如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等)的患者,不宜过量食用姜。
其他暖胃小贴士
除了生姜,还有一些食材和方法也能帮助你养胃:
- 紫苏水
紫苏性味辛温,能散寒、行气、和胃,可治疗胃脘疼痛、嗳气、呕吐等病症。胃受凉后,来杯紫苏水,温时慢饮,可帮助缓解相应不适。
- 桂枝浴足
桂枝20克,加水1.5升煎煮,去渣,取汁倒入洗脚盆中,兑入适量凉水,使水温微烫,泡脚20分钟。桂枝浴足可温通胃经经气,使寒邪得散,胃痛得解。
- 穿个马甲
有慢性胃病的人平时最好多穿件马甲或肚兜,可以保护胃脘部。
- 护胃穴位
- 劳宫穴(握拳中指尖所指处即是)为手厥阴心包经之荥穴,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精神紧张、促进食欲。
- 大陵穴(腕横纹掌侧的中点)为手厥阴心包经之原穴,按揉此穴可降胃火、祛心火、提升胃动力。
- 内关穴(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是治疗胃肠疾病的主要穴位之一,按揉此穴对治疗胃痛、恶心、呕吐等症有不错的疗效。
最后,虽然食疗是很好的养胃方法,但如果有严重的胃部不适,还是要及时就医哦。希望这个冬天,你也能拥有一个暖暖的、健康的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