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观音山:生态多样性的绿色宝藏
东莞观音山:生态多样性的绿色宝藏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有一片被誉为“城市绿肺”的生态宝地——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不仅是全国首家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更是一座生态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博物馆。然而,这座承载着重要生态价值的公园,正面临着自然保护地资质可能被撤销的困境。
生态多样性的绿色宝库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是东莞市内最大、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这里不仅是城市的天然氧吧,更是众多野生动植物的安居之所。
据统计,公园内生活着近1000种野生植物,其中包括白桂木、苏铁蕨等国家保护Ⅰ级的濒危植物。这些珍稀植物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植物基因库,还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丰富的植物资源,观音山还是300多种野生动物的乐园。从兽类到飞鸟,从甲壳类到昆虫,这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华小鲵、穿山甲、猫头鹰、狐狸等保护动物在这里自由栖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
生态环境保护的样本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成为民营资本参与生态保护的成功范例。
2003年,公园创建了国内首家古树博物馆,馆内收藏了60余棵具有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古树。其中,一棵距今约4500年的古树成为镇馆之宝。公园对每棵古树都采取“一树一策”的精准保护措施,为公众提供了科普体验的平台。
公园还积极投身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以及林下环境改造等工作,从未向政府部门申请过任何经费支持。据统计,公园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已超过1500万人次,为政府贡献了接近一亿元的税收。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在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其未来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期,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示的全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调整清单中,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整合优化调整结果为“撤销”。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公园管委会主任陈景玉表示,若被撤销资质,公园内生态保护不会改变,将继续为政府贡献税收。然而,他也担心自然保护地的资质被撤销后,森林保护级别会降低,管护区内的生态环境可能面临更大威胁。
东莞市相关部门人士则表示,公园设立的前提条件是红线范围明确,权属没有争议,但园方一直未能解决上述问题。政府部门曾多次发文要求其提供相关佐证材料,未果后只能如实上报。
面对这些挑战,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正在积极应对。公园管理方已向有关部门提出异议,希望能够保留自然保护地这项资质。同时,公园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发展路径,通过文旅融合、智慧景区建设等方式提升自身竞争力。
结语
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其生态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其在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方面的探索为其他民营国家级森林公园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座“城市绿肺”能够继续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