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灯笼映红京城夜空,2025年春节景观布置亮点纷呈
红灯笼映红京城夜空,2025年春节景观布置亮点纷呈
随着春节的临近,北京街头的年味愈发浓厚。一盏盏火红的灯笼挂在树枝上随风摇曳,不仅为这个传统佳节增添了光彩,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灯笼映红京城夜空
走在长安街上,121基华灯上悬挂的242套大红灯笼格外醒目。这些灯笼直径达1.2米,高度1.28米,每个重十多公斤。从东单到西单,整条长安街都被这串串红灯笼装点得喜气洋洋。而在东单至国贸桥、西单至新兴桥的路段,431基铁杆灯上则挂满了862套中国结,与大红灯笼交相辉映,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不仅仅是主要街道,北京的大街小巷、公园景点、商圈、产业园区等都挂满了红灯笼。据统计,全市共悬挂灯笼灯饰及各类装饰26万余件,开启景观照明设施2969处,处处张灯结彩,洋溢着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灯笼象征着团圆、喜庆和幸福美满。据传,这一习俗源于古代对“年”兽的驱赶。传说中,“年”兽怕红色、火光和响声,因此人们在春节期间挂红灯笼,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红灯笼还承载着中国人对家族兴旺的美好期待。“灯”与“添丁”谐音,寓意人丁兴旺、家族繁荣。在古代,私塾开学时点亮灯笼,也象征着学子前程光明。这些美好的寓意,使得挂红灯笼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民俗活动。
创新与传承的完美融合
2025年的春节景观布置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在王府井大街,北京市百货大楼的裸眼3D大屏走红网络。幕墙上,一只憨态可掬的熊猫在花丛中好奇地探出头,接着玩起了风车,还变身小蜜蜂,长上了翅膀飞来飞去。每天10时至22时,5部不同主题的裸眼3D短片在楼体大屏幕上循环播出,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在石景山游乐园,古诗词被做成花灯形状挂于枝头。“不及汪伦送我情”“霜叶红于二月花”……市民游客从树下走过,抬头即可欣赏这些诗词佳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非遗元素的精彩呈现
2025年是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也被许多人称为第一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在景观布置中,充分运用了剪纸、花灯、风筝等传统非遗技艺,以及生肖蛇、春联福字、年画窗花等民俗元素。
东单路口的“神州春来”景观小品,以牡丹花瓣灵动开合的设计,展现了神州大地春意盎然的景象。天坛公园、玉渊潭公园、大运河森林公园等游园场所,结合京剧、舞龙舞狮等传统艺术,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传承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2025年春节景观布置的一大亮点是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完美融合。在中央电视塔、奥林匹克塔等10处地标建筑,运用数字投影、全息风扇、智能彩灯矩阵等技术,上演精彩的春节主题光影艺术。在蓝色港湾等电子大屏播放裸眼3D动画,为市民和游客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
同时,景观布置还注重环保和节约。全市景观小品利旧率约58%,灯笼灯饰利旧率约68%。长安街悬挂的大红灯笼和中国结,均采用PETG材质,不仅耐用,而且能耗较低。
春节挂红灯笼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2025年的北京街头,红灯笼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份寄托,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