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注会考试中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注会考试中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区别详解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hinaacc.com/wenda/detail/xt/8967377

注会考试中,考生常常会混淆事实行为和法律行为的概念。下面通过问答形式,详细解释两者的区别。

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定义

法律行为包括表意行为(法律行为)和非表意行为(事实行为)。

  1. 法律行为(表意行为):这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事先进行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

  2. 事实行为(不表意行为):理解为做某事之前没有经过事先的思考,做的事情能够产生法律效果,如捡到500万元,事先根本没有思考,但是捡到500万,就与失主构成了返还财产的法律关系。

法律上事实行为的类型

法律上事实行为包括: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捡到遗失物、发现埋藏物、先占、创作等。

具体举例说明

法律行为的例子

法律行为是在行为人根据自己的意思表示作出该行为,行为后果可能是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待定民事行为、可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这几种。

事实行为的例子

事实行为举例:甲不小心撞伤乙,侵害了乙的健康,需要对乙赔偿,产生侵权之债。此侵权之债基于法律规定产生,而非甲想要以撞伤乙为由赔偿乙一笔钱财。

通过上述对比和举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法律行为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产生的,而事实行为则是基于法律规定而产生的,不需要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