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最新研究:人类正常体温已降至36.6℃以下
斯坦福大学最新研究:人类正常体温已降至36.6℃以下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颠覆了我们对“正常体温”的传统认知。研究发现,人类的平均体温正在持续下降,已经不再是19世纪确立的37℃标准。
研究发现:正常体温持续下降
这项由斯坦福大学医学院传染病专家Julie Parsonnet教授领导的研究,分析了近200年来收集的大量体温数据。研究团队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排除了疾病影响的数据,对成人患者口腔温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人类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2℃至36.8℃之间,而平均体温更是降至36.6℃以下。这一发现挑战了自19世纪以来被广泛接受的37℃标准。
更令人惊讶的是,研究发现这种体温下降趋势并非近期现象。自19世纪以来,美国人的平均体温每十年就会下降至少0.05℃。这种变化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密切相关。
体温下降的原因
研究团队认为,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
生活条件改善:现代人拥有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再需要通过频繁的体力劳动来维持生计。这种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进而影响体温。
健康状况提升: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慢性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感染是导致体温升高的常见原因,因此,感染率的下降也影响了整体体温水平。
环境温度控制:空调和暖气的普及使得人们长期处于恒定的温度环境中,减少了体温调节中枢的刺激,导致体温逐渐下降。
临床意义与未来展望
这一发现对临床医学具有重要启示。传统的37℃标准可能不再适用于所有人,医生需要根据个体差异重新评估“正常”体温的定义。
个性化体温评估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疾病,还可能为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例如,通过监测个体体温的微小变化,医生可以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此外,这一发现还提醒我们关注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适度运动、均衡饮食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维持正常的体温和免疫力至关重要。
斯坦福大学的这项研究再次证明,人体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随着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我们的身体也在不断适应和调整。未来,随着更多相关研究的开展,我们有望更好地理解体温变化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为个性化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