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庄战役:一场超出预判的惨烈战斗
碾庄战役:一场超出预判的惨烈战斗
碾庄战役是淮海战役的第一阶段,也是决定性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华野)面对国民党军第七兵团的顽强抵抗,最终以巨大牺牲全歼敌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1948年11月,经历了辽沈战役的惨败之后,国军形势越来越差,我军乘胜追击金街镇拉开了淮海战役的序幕。碾庄,就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中之重。
碾庄由10多个小村落组成,而且这里的村落修建得也很有特色,每个村子村外有2米多高的夯土墙,而村子里家家户户也同样如此,相当于天然的防御墙。而原来李弥第13兵团驻扎在这里时,还在此搞了大量野战工事,碉堡地堡密布,火力点数不胜数。
后来,黄百韬第8兵团也被围困在此,以此为依托和我军对峙,第7兵团除被灭的63军外,其他4个军各守一方,利用坚固工事负隅顽抗。针对黄百韬的布置,粟裕也做了针对性安排,以5个纵队进攻4个军,四面突破中心开花,但真打起来才发现,本以为是瓮中捉鳖,没想到却碰上了刺猬阵。
11月11日,粟裕命令各纵同时发起猛攻,3至5天内歼灭被围之敌,但发起进攻后各个方向无一例外进展都很缓慢。从前线回来的副参谋长张震告诉粟裕,一个小牙庄,不到100米宽的村口,敌人放了20挺机枪,子弹比雨点还密,战士们冲一波倒一波伤亡太大。更可恨的是,国军把老乡都堵在屋里不让出门,这让我军根本不敢使用大炮,只能一点点争夺。
4纵司令员陶勇也打电话诉苦,打了两天自己就伤亡4300多个战士。13纵司令员周志坚向粟裕汇报,自己率军打了一整天,直到夜里才攻下小宋庄。对面的敌人是100军63师一个团,他们把民房都改造成工事,到处都是射击孔,而且每家每户都有老乡。战士们想要攻下一处民房,都要付出十几人的伤亡,而敌人则在临失守时烧毁工事,根本不给我军留下任何可以做掩护的地方。
“一个小村庄一天一夜才拿下来,还死伤这么多人。”周志坚说到战士们巨大的牺牲,都快哭了出来,而其他纵队情况也差不多。惨烈的战斗,巨大的伤亡,换来的却是微不足道的战果,所有人事先都没想到,碾庄这块骨头竟如此难啃。
每牺牲一个战士,就是一个饿家庭失去他的孩子,一个妻子失去丈夫,每个战士的性命都是宝贵的。面对刺猬一样扎手的碾庄,强攻不下之后粟裕立马调整作战方法,改正面强攻为掘地迫近,减少士兵伤亡。
正面猛烈的进攻停止了,直到夜间,我军各部连夜开展掘土迫近作业,把堑壕挖到敌人眼皮子底下,采用蚕食的方法拔掉敌人的碉堡和火力点,一点一点地向前推进。
面对突然安静下来的前线,黄百韬不明所以,赶紧派人去侦察。这时他才知道对面阵地上铁锹锄头上下翻飞,扬起漫天尘土,面对此情此景,黄百韬当然没心情吟诗一首,他知道危险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连续两天的掘土作战,基本清楚了碾庄外围的火力点,剩下的就是歼灭盘踞在碾庄内的黄百韬了。11月14日,粟裕召集前线指挥再次开会,统一做好部署,由谭震林和王建安统一指挥接下来的围歼战斗。
我军分为主攻、助攻和打援三大集团。陶勇的4纵、王必成的6纵、张仁初的8纵、聂凤智的9纵、周志坚的13纵,以及陈锐霆的特种兵纵队负责主攻,由谭震林和王建安直接指挥,滕海清的2纵和陈庆先的12纵担任助攻。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一切都部署完毕之后,全军上下只等着一声令下发起进攻。而这个总攻的命令很快下达到前线,19日20日,总攻的号角正式吹响,黄百韬距离失败越来越近。
两轮炮火急袭,各纵队同时发动突袭,对碾庄展开了最后一击,当我军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的时候,那战争基本就意味着结束了。
碾庄战役自然也不例外,晚上发起总攻,仅4个多小时之后,聂凤智的9纵队率先攻入碾庄,随后张仁初的8纵也从东南方向打开缺口攻入村内,原本铁桶一般的碾庄现在成了到处漏风的筛子,双方展开惨烈的巷战。至早晨五点半,华野各纵队彻底占领碾庄。
黄百韬先撤往东北方向的吴庄,这里再次被包围后,黄百韬依然选择顽抗到底拒不投降,依然指挥身边为数不多的残兵东奔西跑妄图突围。战斗中,敌人64军军长刘镇湘被俘,而黄百韬则带着心腹趁乱逃出包围圈。不过这次他运气不佳,逃跑过程中被流弹击伤,自知逃生无望又不想做俘虏的他举枪自杀。至此,国军第7兵团全军覆灭。
在黄百韬被我军围攻之时,老蒋自然也不会轻易放弃这支部队,命令附近的邱清泉、李弥率军救援。虽然黄百韬此时盼援军比盼自己的亲爹娘都着急,但按照国军一直以来只想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的一贯风格,两支援军遇到我军阻击,一触即退根本不想尽力。
黄百韬心中悲苦,不免想起当年的张灵甫,可能当时的他也如现在的自己一般心境,苦盼援军不至,只能看着覆灭的结局一点点向自己压过来,黄百韬有苦说不出,只能哀叹不是自己太无能,确实是友军太不靠谱。
碾庄战役之惨烈,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我军付出巨大牺牲之后,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碾庄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事前制定的“打黄计划”成功,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也圆满结束,短暂休整后,淮海战役又开始了更猛烈的第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