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工程大学突破:新材料让无创血糖检测更精准
武汉工程大学突破:新材料让无创血糖检测更精准
近日,武汉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创血糖检测材料,为糖尿病患者带来福音。
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层状镍钴双金属氢氧化物(NiCo-LDH)空心纳米笼的传感材料,用于构建高灵敏度的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这种新材料具有以下创新特点:
独特的结构设计:NiCo-LDH空心纳米笼完好地继承了其前驱体的多面体结构,提供了丰富的催化活性位点,有利于提高检测灵敏度。
优异的导电性能:引入MWCNTs不仅增强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还在两者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桥接效应,进一步提升了电化学性能。
高灵敏度检测:这种结构优势使得该传感材料表现出较大的电化学活性面积和出色的催化活性,能够实现对唾液中葡萄糖的高灵敏度检测。
唾液葡萄糖检测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糖尿病预防和诊断方法,正逐渐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血糖检测方法相比,该技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
无创性:无需采血,通过检测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即可完成监测,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和依从性。
高灵敏度:即使唾液中葡萄糖的浓度远低于血液,该传感器仍能实现准确检测,确保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实时监测:构建的传感器成功应用于人体摄入食物后唾液葡萄糖浓度的追踪检测,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监测提供了便利。
这项研究为无创血糖监测提供了新材料,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商业化应用,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便捷、舒适的血糖管理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正迎来快速发展期。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上海近观科技合作开发的多重微空间偏移拉曼散射(mμSORS)光谱技术,仅需将手掌贴在设备上即可完成血糖测量,无需扎针或抽血。此外,硅光子传感技术在血糖监测领域的应用也展现出广阔前景,苹果、Rockley Photonics等公司都在积极布局相关技术。
武汉工程大学的这项研究不仅体现了我国在无创血糖检测领域的技术突破,更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应用的推广,无创血糖检测技术有望成为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为患者提供更便捷、舒适的监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