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航发技术突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国产航发技术突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航发”)展示了多款令人瞩目的新型发动机。其中,AEF1200发动机、CJ1000A发动机、“太行”发动机、AES100发动机等明星产品尤为吸睛。据悉,此次展出的六十余型展品中,近半数为首次公开展示,参展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核心技术突破
在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中国航发展示了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发动机。其中,太行发动机作为我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已经完成了多项技术升级,全面提升了飞机的生存能力和作战能力。
首次亮相的AEF1200发动机同样备受关注。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型大涵道比双转子涡轮风扇发动机,它的出现填补了我国航空动力领域的空白,将为我国大型飞机提供系列动力。
在新材料应用方面,3D打印技术正在航发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航展上展示的一款3D打印极简轻质微型涡喷发动机,可用作高端航模、小型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的动力装置。金属3D打印行业龙头铂力特在会展期间首发的新型设备24光BLT-S825,成形尺寸达2.5米,主要用于打印航空航天领域超高尺寸零件。
西部证券军工首席分析师杨雨南表示,以3D打印和陶瓷复合材料为代表的新工艺、新材料在航发领域的应用将逐渐增多。上大股份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未来航空发动机对相关核心制造材料仍将在耐高温、耐磨等性能上提出更高要求。
军用与民用双轮驱动
在军用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已生产超过7万台各类发动机,涵盖涡桨、涡喷、涡扇、涡轴等各类发动机,基本满足了国防安全需求。其中,太行发动机的改进型已经应用于多种先进战斗机,显著提升了飞机的作战能力。
民用航空发动机方面,中国正在积极布局CJ-1000、CJ-2000等产品系列。随着国产大飞机C919的正式投入运营,中国在民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验证。中国航发发布的《2024—2043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预测报告》显示,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预计将交付1.9万台,市场价值超3000亿美元,市场份额将超过全球五分之一。
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产业链发展方面,中国航发正积极推进“小核心、大协作”的发展模式。航发动力作为中国航发旗下航空动力整体上市唯一平台,是国内唯一能够研制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等全谱系军用航空发动机的企业,也是为国产商用大飞机动力提供配套、民用直升机提供动力的重要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航发动力2024年三季度末存货达402.27亿元,创上市以来新高,较年初增加35.61%。这表明公司正在为适应生产需求提前储备物料,并保证生产及交付。
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市场的复苏,中国航发的外贸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6.16%。预计未来20年,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市场将交付1.9万台,市场价值超3000亿美元,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结语
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持续突破,不仅体现了国家在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上的不断提升,也为全球航空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中国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跻身世界航空发动机强国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