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开了“先用后付”?上海消保委发声!
莫名其妙开了“先用后付”?上海消保委发声!
“双十一”电商大促季又到了,然而,一些平台推出的“先用后付”的支付方式引发消费者热议,相关话题也冲上了热搜。
有消费者反映,付款方式默认为“先用后付”,不用输密码、刷脸或刷指纹确认就可以直接下单。有的消费者根本没有意识到以“先用后付”的方式购买过商品,导致驿站里自家包裹堆积。也有后续产生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等情况。
11月11日,记者在各购物平台进行实操,并致电部分购物平台,后者进行了相关回应。
付费问题:默认首推“先用后付”,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打开淘宝和拼多多后,记者发现,在绑定微信支付的拼多多和绑定支付宝支付的淘宝平台,准备下单结算时,平台支付方式均默认勾选为”先用后付“,即0元下单,确认收货再付款。
若要更改支付方式,需取消勾选“先用后付”,并重新勾选支付宝等支付选项。但再次购物下单时,支付方式仍显示为“先用后付”。
对此,记者尝试关闭“先用后付”的默认设置,但难以发现关闭页面。在客服的指导下,记者才找到此设置页面。根据对方的引导,关闭该支付方式需要进行四至五步操作。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在平台上若存在履约订单,暂时无法关闭该服务。
平台回应:分批设置“先用后付”,限信用达标用户使用
随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这些购物平台的人工客服。淘宝和拼多多两大平台客服均表示,“先用后付”是近一两年来推出的一项更便捷的支付方式,旨在为优质用户提供更高效快捷的服务。该支付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消费者用户,而是分批次推出,只有微信支付分达到500分或淘气值达到一定分数才会开通。
打开“我的淘宝”点击头像,用户可以看到淘气值。而打开微信钱包里的“支付分”,可查找到微信支付分,并查询到哪些平台开启了“先用后付”服务以及使用免付款下单的次数。
用户使用“先用后付”后,平台会自动扣款,扣款时间均在消费者点击“确认收货”之后一两天。一般来说,若消费者在收到货的10天内未进行任何操作(如点击“确认收货”),系统将会自动确认收货,平台也会同步自动扣款。
至于扣款顺序,淘宝和拼多多客服表示,分别按支付宝和微信设置的支付顺序自动扣款。若第一顺位支付方式未扣款成功,自动转换成第二顺位支付方式,以此类推。
当记者询问若扣款不成功是否会产生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时,淘宝客服说不会产生逾期费用,但会对支付宝信用产生影响。拼多多客服也表示,一旦平台扣款失败,微信支付分会下降,下降至500以下便不能再使用“先用后付”的支付方式。
而关于用户不满意商品产生退款的问题,客服回应,在商品发货之前,消费者可直接申请退款,平台不会扣费。在收到货后,消费者若不满意,可按正常流程申请退货退款。
官方发声:平台有告知义务,并设置简易取消方式
11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在文章中表示,“先用后付”应当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市消保委认为,“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灵活性和购物便利性,确实有利于促进交易,但平台同样不能回避其中存在的问题:
- 有的平台面向资信达标用户默认开通了“先用后付”,或者消费者在没注意的情况下开通了“先用后付”,容易造成下错订单、被收取逾期费用等不好的消费体验。
- 不同于信用卡、消费贷等产品,“先用后付”0元下单不占用消费者资金的背后依托于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进行授信。若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消费者将面临逾期费用和信用损失,但平台没有很好地向消费者充分提示此类复杂金融产品的性质和逾期后果。
- 取消“先用后付”难。一些平台的关闭入口很隐蔽,找也找不到;有的消费者找到了关闭的路径,却因为有未完成的“先用后付”订单而关不掉。
对此,市消保委提出了三点建议:
- 首先,平台应该让消费者自主选择是否开通“先用后付”。
- 其次,平台要通过服务协议详细告知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充分说明“先用后付”的优势以及逾期后果、相关风险等。
- 另外,平台还要设置简单便捷的取消方式,当消费者不需要“先用后付”时,可以方便地关闭。
如何关闭“先用后付”功能?多平台关闭教程如下
淘宝
步骤一:点击“我的淘宝”
步骤二:点击右上角设置
步骤三:点击“支付”
步骤四:点击“先用后付”
步骤五:点击“关闭服务”
步骤六:确认解除
拼多多
步骤一:点击“个人中心”
步骤二:点击“设置”
步骤三:点击“先用后付设置”
步骤四:关闭先用后付
京东
京东平台“先用后付”功能不默认开启,在付款页面,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付款方式。
本文原文来自青年报·青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