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安区荣获“营商环境年度城区”称号,商业新机遇加速涌现
宝安区荣获“营商环境年度城区”称号,商业新机遇加速涌现
2024年12月18日,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商业创新大会上,深圳市宝安区荣获“营商环境年度城区”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宝安区过去几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肯定,更为其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优化营商环境的宝安实践
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宝安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宝安区副区长李宏涛表示,土地空间一直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破解这一难题,宝安区创新土地整备模式,将小地块整合成大地块,把零散地块整备成连片地块,把性质复杂的地块整备成标准地块。
据统计,近三年来,宝安区共整备土地11.2平方公里,其中包括4.6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有效保障了腾讯、华润微电子等39家优质企业的用地需求。
在政策支持方面,宝安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例如,《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政策文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宝安区推出的技改政策,对实施技术改造的工业企业给予资金支持,单个企业最高可获得1.5亿元的资助。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宝安区建立了“三个一”企业服务体系,即一张责任包干服务网络、一套闭环工作机制、一个企业服务平台。通过这一服务体系,宝安区累计收集企业诉求2563件,办结率达到98.4%,帮助近500家企业增资扩产,促成融资金额约474.3亿元。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宝安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宝安区GDP从3847亿元增长至5202亿元,跨越两个千亿大关。在2024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区评比中,宝安区位列全国第四,较上年度上升一位。
宝安区的制造业基础雄厚,拥有5.45万家制造业企业,占深圳全市的三分之一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117家,占深圳全市的五分之二。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宝安区的表现同样亮眼。2023年,宝安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9.8%,形成了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终端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宝安区发布的《关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勾勒出未来发展的蓝图。根据规划,宝安区将重点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总部经济、生产性金融服务、会展服务等五大领域,同时以电子商务、批发与贸易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人力资源服务、其他生产性服务等五大领域为支撑。
具体目标包括:到2026年,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到65%以上,引进1-2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形成4-5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宝安区将充分利用前海金融创新政策,重点发展货币金融服务、生产性保险服务、融资租赁服务、风投创投、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业态。预计到2026年,宝安区将新增持牌金融机构4家以上,创投机构超过80家,湾区(宝安)产融合作发展基金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
此外,宝安区还将依托“凤凰英才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划”等人才政策,积极引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高端人才。通过完善人才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配套服务,为生产性服务业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便利。
结语
荣获“营商环境年度城区”称号,标志着宝安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迈上了新台阶。未来,随着各项政策的深入实施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宝安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