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专家详解:痛风用药全攻略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专家详解:痛风用药全攻略
痛风,这个被称为“帝王病”的疾病,如今已悄然年轻化,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常见疾病。痛风不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引发关节损伤、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用药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
急性发作期用药
痛风急性发作时,患者往往痛苦难忍,此时需要迅速缓解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是急性痛风的一线用药。这类药物能快速缓解炎症和疼痛,但需注意胃肠道及心血管风险。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孕妇禁用,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慎用。
秋水仙碱
小剂量使用(0.5mg,每日1-2次)可有效控制症状,副作用包括腹泻、恶心等。需要注意的是,秋水仙碱的治疗窗口较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如肌神经病变或横纹肌溶解。
糖皮质激素
如泼尼松,当其他药物无效或禁忌时使用。这类药物能快速消炎止痛,但长期使用会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体重增加、骨质疏松等,因此通常作为二线选择。
长期降尿酸治疗
痛风的根本治疗在于降低血尿酸水平,预防复发。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
- 别嘌醇:初始剂量50-100mg/d,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可能出现皮疹、肝损伤等不良反应,肾功能受损患者需减量使用。
- 非布司他:适用于慢性高尿酸血症,优势在于较少过敏反应和对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适用性。但缺血性心脏病或充心衰患者慎用。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 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50mg/d,最大剂量可达150mg/d。需警惕肝毒性及泌尿系结石风险,曾患尿酸肾结石的病人禁用。
尿酸氧化酶类药物
如拉布立酶,通过催化尿酸转化为更易溶解的尿囊素来降低血尿酸水平。这类药物通常用于难治性痛风或尿酸水平极高的患者。
用药注意事项
个体化选择:药物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肾功能、心血管状况),并遵循医生指导。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调整别嘌醇的剂量,而有心血管病史的患者应慎用某些NSAIDs。
监测指标:长期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以及肝肾功能。目标是将血尿酸控制在360μmol/L以下,对于有痛风石的患者,建议控制在300μmol/L以下。
预防性用药:在开始降尿酸治疗的初期,由于尿酸水平波动可能诱发痛风发作,医生可能会建议同时使用低剂量的NSAIDs或秋水仙碱作为预防。
生活调理建议
除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的调整同样重要:
饮食控制: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维持健康体重,避免肥胖。但急性发作期应避免剧烈运动。
充足水分:每天饮水量应在2000ml以上,有助于尿酸排泄。
限制酒精:酒精会抑制尿酸排泄,加重病情,应尽量避免。
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痛风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调理,完全可以控制病情,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调整药物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