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应对流感药品供应挑战
数字化转型助力企业应对流感药品供应挑战
2025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流感疫情席卷全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南北方流感阳性率持续攀升,甲型H1N1亚型成为主要流行毒株,预计1月份将达到疫情高峰。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需求激增,制药企业迅速行动,采取多种措施保障药品供应。在传统生产模式基础上,企业纷纷拥抱数字化转型,通过与即时零售平台合作,创新药品供应方式,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所需药物。
市场需求激增,新药成“顶流”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流感季不仅带来了传统药物奥司他韦的热销,更让新型抗流感药物玛巴洛沙韦(商品名:速福达)一跃成为市场新宠。在上海、成都等地,速福达一度出现断货现象,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
面对断货危机,药品生产企业迅速反应。罗氏中国第一时间调整全球产能,向中国市场倾斜,并与线上平台紧密合作,确保患者能够通过处方在电商平台购买到速福达。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线下药店的供应压力,更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购药渠道。
创新供应模式,数字化转型成关键
此次流感药品保供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医药企业与即时零售平台的深度合作。据统计,2023年院外市场售出的奥司他韦中,每两盒就有一盒是通过美团等即时零售平台售出的。这种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模式,正在重塑患者的购药习惯。
即时零售平台凭借其强大的数字化能力,为药企提供了精准的市场需求预测。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实时反映各地连锁药店的需求变化,帮助药企高效铺货。同时,平台的30分钟送达服务,完美契合了流感用药的时效性需求,大大提升了药品可及性。
以速福达为例,2024年该药品在线上平台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通过一站式“居家检测-秒问医生-24小时买药-医保支付”闭环生态,成功解决了患者用药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政策支持,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
为应对流感高发期的药品需求,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相关政策,加强药品生产质量和供应保障工作。福建省药监局对全省流感用药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梳理,掌握生产动态,对重点企业、重点品种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同时,政府积极推动药品集采政策,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可及性。以奥司他韦为例,该药品被纳入国家药品集采后,价格从每粒12-30元降至0.999-2.7元,大幅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未来展望:数字化转型引领医药行业新变革
此次流感药品保供过程充分展示了数字化转型对医药行业的深远影响。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将新零售团队独立出来,设立一级部门,加大在即时零售上的组织投入。夜间场景、出行场景等过去难以规模实现的需求,如今通过线上平台得到了有效满足。
可以预见,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医药行业的供应链管理将更加高效,患者购药将更加便捷。线上线下融合的医药零售新模式,不仅能够提升药品可及性,更将为整个医疗体系带来深刻的变革。
此次流感疫情的应对,不仅考验了企业的生产供应能力,也展现了数字化转型在医药行业中的巨大潜力。通过政府、企业和平台的三方联动,我们有信心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公共卫生挑战,为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