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防流感,大咖教你科学防护!
冬日防流感,大咖教你科学防护!
随着冬季的到来,流感季也悄然而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顾问申昆玲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提醒大家,流感并非普通感冒,其传染性强、危害大。他们建议公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如勤洗手、戴口罩、保持室内通风等,以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的侵袭。此外,在出现流感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并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更需格外注意。
流感来袭,这些症状要警惕
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突发高热、咳嗽(通常是干咳)、喉咙痛、肌肉酸痛(尤其是全身性的)、流涕、打喷嚏、鼻塞等,一些患者可能头痛、乏力,有些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甲流和普通感冒都是呼吸道疾病,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从症状上看,甲流主要累及全身,最典型的症状是高热、全身肌肉酸痛。普通感冒往往主要累及上呼吸道,以流鼻涕、打喷嚏、嗓子疼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普通感冒患者也会发烧,但通常是低烧,且持续的时间短。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点是流行病学史,如果近期接触过高热、全身酸痛的人,自己“中招”的可能性就高了。
若有以下情况,应高度怀疑甲流感染:一、体温迅速升高,常伴随寒战,发热通常可以达到39摄氏度以上;二、肌肉和关节疼痛,尤其是头部、太阳穴和眉头部位;三、有明显的胸闷、憋气感,严重者可能伴随缺氧症状,应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需特别关注
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及孕妇等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更容易发展成重症,甚至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因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死亡,其中重症肺炎是主要原因。
对于高危人群,专家建议:
优先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能够通过模拟流感病毒激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保护,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对个体而言,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显著降低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从实践情况看,浙江省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该人群流感报告发病率下降26.0%。
出现症状后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研究显示,发病后48小时内是治疗黄金期,及时用药可以有效阻止病毒复制,减轻症状。
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感染源,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戴口罩等。
科学预防,远离流感威胁
专家建议采取以下科学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有三价和四价疫苗可供选择,都能提供较好保护。最佳接种时间是流感季来临前,但整个流行季节接种都有意义。接种后2-4周抗体达到保护水平,保护期约6-8个月。
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减少去人多密集场所,尤其是商场、电影院等相对密闭的空间,避免接触传染源。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室内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
合理用药:如果感染流感,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和玛巴洛沙韦。这些药物能快速起效阻止病毒复制,迅速缓解症状。
专家特别提示大家不用恐慌,因为流感是一个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都是可以自愈的。对于轻症或者不属于高危人群的患者,可以选择在家休息,对症处理。但是一旦病情发展比较快,同时属于高危人群,就需要尽快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面对流感威胁,我们既要保持警惕,更要依靠科学的防护措施。通过接种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增强免疫力,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流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