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正月初四: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正月初四: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3%E6%9C%88%E5%88%9D%E5%9B%9B/1298014

正月初四,又叫大年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的一部分,是中国农历一年之中的第四天,亦是正月第四天。在福建的莆田地区,大年三十叫做岁,而初四叫做大岁。


迎灶神

节日由来

节日起源

农历年的第一个月,传统的叫法是“正月”,要从古人给月份命名的方式习惯说起。我们的祖先除了用序数词标明月次之外,还为各个月份取了别名。月的别称往往显示其季节时令的自然特征,如:一月份时太阳和月亮的视位置同在陬营这组星宿的空城内,因此有别名为陬月,也就是正月。

羊日

在中国古代,一月份是天子召集文武朝臣商定一年政治事务的日子,因此,这个月也称“政月”,即“议政之月”。物换星移,春秋迭代,七雄纷争的战国之后,“六王毕,四海一”,出了一个叱咤风云威震宇内的秦始皇。他姓赢,单名一个“政”字,因此,政月这个称法就犯了忌讳。于是,朝廷救令改字为“正月”。但是,“政”“正”二字读音仍然相同,便又强行变更了字音,读作征(zhēng)月。不过有人对此表示怀疑。清代黄生在《字诂》一书中说:“世传秦始皇讳政,故民间呼正月之正作征音,此说非也。”盖正月之正本平声,后人不解其义,故驾言于祖龙(指秦始皇)耳,”黄生说的“正”字本有“征"音,倒是确有根据,据有些文字学家考证,在钟鼎文中,就有把“正月”写成“征月”的例子。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晋人董勋《问礼俗》载曰:“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正月初四日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做大岁

正月初四,莆田人开始第二次围炉团圆,俗称“做大岁”(也有部分区域是在初五),各家各户会再次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做大岁”代代相传已有四百多年。相传,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倭寇攻陷兴化府(即今福建省莆田市)城,洗劫杀戮,哀鸿遍野。次年正月二十九,戚继光入闽抗倭,倭寇弃城而去。逃亡百姓陆续返回家中,收拾家园。二月初二,家家户户相互探视伤亡情况。二月初四、初五再举行一次过年仪式。后因二月农事繁忙,民间相约把再次过年的日子改在正月初四、初五。初四、初五“做大岁”“过大年”的习俗构成了莆田独有的“五日岁”春节年俗,并由此衍生了白额春联、初二探亡日不走亲等一系列的年节习俗。2017年,莆田春节“做大岁”习俗被列入省级非遗项目。

历史沿革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每年的第一个月,各个朝代不尽相同。到汉武帝时才正式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正月第一天为正月初一,第四天则为正月初四。

节日风俗

主要习俗

  • 迎灶神
    正月初四,是女娲创世神话的“羊日”,故常说的“三羊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传统的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而年前腊月二十四是送神的日子。俗谚说:“送神早,接神迟”。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正月初四是一个重要的日子。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留在家里,准备丰盛的果品,点燃香烛并燃放鞭炮,以迎接灶王爷的归来。因为“小年”那天,灶王爷已经上天庭做汇报,正月初四则是灶王爷返回人间的日子。人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仪式可以迎接灶王爷的归来,同时也祈求家庭平安、幸福。这个习俗体现了人们对灶王爷的敬畏和感恩,也表达了对家庭和生活的美好愿景。

  • 接财神
    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后来演变成接五路财神。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初五日才是俗传财神生日,由于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点迎到财神,于是,这时间就一点点提前了,甚至提前到初四的早晨,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接五路须主人带上香烛分别到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的财神堂去请接,每接来一路财神,就在门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后,主人和伙计依次向财神礼拜,拜后将原供桌上的马幛火化,表示恭送财神。仪式才算是结束了。


五路财神

  • 扔穷
    “扔穷”作为古老的中国年俗之一。室内掸尘,屋内扫地,垃圾堆到院中准备“扔穷”。牛羊肉铺在这一天要到马神庙烧香,因为羊王、牛王、马王均在马神庙内供奉,以南郊马神庙的羊王像最有名。

中国人习惯说:人在做,天在看。“天”是谁?大概就是这些神仙们。灶王归来,借各家神位安座,自然不愿意见到满屋子杂乱不堪的样子,前几日不能扔掉的垃圾今天是要赶着收拾出门了。掸尘、除灰、扫地、倒垃圾……像年前一样忙碌起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将垃圾扔出家门,这叫作“扔穷挥别过去才能迎来美好的未来。“扔穷”,是人们表达勤奋生活、憧憬幸福的姿态。

地域习俗

  • 迎公节

    迎公节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是后任村的“迎公节”,该节属任氏祖先历传,凡属任氏族人于前一年家有生男孩做爷爷的(阿公),在初四日由族长主持,新做阿公的在越王宫内设宴共庆,并由旧做阿公的(旧公)引仪杖队伍吹箫打鼓到新做阿公的(新公)家将其迎接赴宴,共同庆祝做阿公的喜悦。该节一直传到建国前夕,后由于时代变迁而失传。由于该节日变为民俗,但对族人孝敬父母长辈起了很好的作用,2002年农历正月初四由村支部、村委会提倡恢复迎公节。

节日饮食

  • 吃折箩
    吃“折”,是本着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折箩”,北方方言,也作“合菜”。它并非山珍海味,而是酒席上剩下的菜肴。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留下不少大菜好菜。这些剩菜都不要倒掉,把它们烩成一锅,在并不富裕的过去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在今天,很多人家习惯拉上一大家子人进饭店吃团年夜,每顿下来,也总有几样菜鲜见动筷,把它们打包回家,烩上一锅,也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过去、“折箩”是穷苦人家的吃食。今天、“折箩”是要警醒世人,日子虽然好过了,浪费之风可不能长。

  • 烙饼卷鸡蛋
    北方有句俗语:“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卷鸡蛋”,正月初四,烙饼当主角,麦香、油香、葱香、肉香,喷香的烙饼卷上热腾腾的炒鸡蛋,小烙饼也有大美味。

  • 吃粉
    正月初四还有吃粉的习俗。又细又长的粉代表老人新年更长寿更健康,年轻人事业更进一步。

相关禁忌

正月初四是日迎灶君下界。灶王爷要查点户口。因而各家各户人都禁忌出门。浙江某些地区流行。

节日传说

  • 灶王爷“查户口”
    民间认为正月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原来,年前腊月二十四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人间行为的善恶。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以示恭迎。

文化作品

名称
作者
内容
壬寅正月初四
吴静波
雨带春来早,梅开阵阵香。天寒强虎劲,地暖物壬昌。
己亥正月初四与友人夜聚
冯守中
华灯富丽迎新岁,光焰玄泽绽夜梅。沪上阳风辞序雪,今宵把盏贺春归。
三羊(阳)开泰
/
东来紫气西来风,凯风吹北冰消融。一团和气凤求凰,三阳开泰龙戏珠。百花齐放开百度,万象更新启万福。引领风骚拓诗路,无限风光在险峰。
正月初四晨集安出圆虹
吴文昌
晨起读圆虹,心开一脉通。金光驱雾霭,异象靓苍穹。柳嫩青初露,江寒雪未融。欣然极目处,已觉有东风。

节日影响

经济影响

春节假期期间(一般初一到初八),人们更倾向于在外出就餐和休闲娱乐方面消费。以往很多人回乡探亲期间都会去楼盘样板间和汽车4S店逛一逛。居民消费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政府正试图通过促进消费来提振经济。

社会影响

正月初四迎灶神、接五路、吃折箩、扔穷……全国各地的习俗或相同或不同,无一不象征着吉祥过年的美好愿望。

节日假期

2024年11月1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决定》明确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