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搏动性耳鸣最新疗法揭秘
北京朝阳医院:搏动性耳鸣最新疗法揭秘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成功为一名搏动性耳鸣患者实施了神经外科微创介入治疗。38岁的护士凌女士在经过脑血管造影确认右侧乙状窦憩室后,通过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憩室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耳鸣症状完全消失。这一突破性的治疗方法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也为其他搏动性耳鸣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突如其来的困扰
凌女士是一位38岁的护士,平时工作繁忙。今年7月,她突然感到右耳有持续性的“嗡嗡”声,这种声音与心跳同步,让她无法集中注意力,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起初,她以为是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暂时性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不仅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精准诊断找到病因
凌女士来到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医生发现她的右侧乙状窦存在憩室。乙状窦是颅骨内的重要静脉通道,憩室的出现会导致血液流动异常,产生与心跳同步的杂音,从而引起搏动性耳鸣。
创新手术带来转机
针对凌女士的病情,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团队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憩室。这种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合治疗此类血管性耳鸣。
手术由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李教授主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引导下,李教授通过凌女士的股动脉插入一根细长的导管,将导管精准送达右侧乙状窦憩室的位置。随后,通过导管释放支架,支架在血管内展开,将憩室口封闭。接着,医生通过导管释放弹簧圈,进一步填塞憩室腔,防止血液流入憩室,从而消除异常的血流杂音。
整个手术过程仅持续了约1小时,出血量不到10毫升。术后,凌女士被送入重症监护室观察。第二天,她就感到耳鸣症状明显减轻,第三天已经完全消失。经过一周的住院观察,凌女士康复出院,重返工作岗位。
医院实力为创新治疗提供保障
北京朝阳医院在神经外科和耳鼻喉科领域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医院神经外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近年来,科室在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脊髓疾病等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成果。
耳鼻喉科同样实力雄厚,科室拥有多名在耳鸣、耳聋、眩晕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例如,卢云云副主任医师擅长耳鸣、耳聋、眩晕、鼻炎、鼻窦炎、中耳炎、咽喉疾病诊断和治疗;朱利红副主任医师擅长鼻-鼻窦炎,耳鸣,耳聋,耳石症等。
此次手术的成功,充分展示了北京朝阳医院在微创介入治疗领域的技术实力。医院在多个科室都开展了先进的微创手术,如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水刀机器人手术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创新治疗开启新希望
专家表示,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憩室的治疗方法,为搏动性耳鸣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这种微创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特别适合年老体弱或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
这一创新治疗方法的成功应用,不仅提高了搏动性耳鸣的治愈率,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这种治疗方法有望在更多医院推广,造福更多的耳鸣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