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带火的河南烩面,你真的了解吗?
《舌尖3》带火的河南烩面,你真的了解吗?
“早起胡辣汤,中午烩面,晚上大鲤鱼。”这句流传已久的河南美食口诀,道出了河南人的一天饮食精华。其中,烩面作为河南最具代表性的面食,不仅在《舌尖上的中国3》中大放异彩,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河南饮食文化的名片。
烩面的历史渊源
河南烩面的历史可追溯至汉魏时期,当时的烩面被称为“汤饼”。到了唐代,烩面的名称逐渐演变,至宋代时,汴京(今开封)的食店已有“插肉面、大奥面”等供应。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烩面已成为河南面食文化的代表,2021年7月,郑州烩面、方城烩面制作技艺更是入选第五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烩面的制作工艺
烩面的制作工艺复杂而精细,对面团和汤底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面团需用高筋粉加盐揉制,经过多次饧面,最后一次还需用油饧。这种特殊的制作工艺使得面条既柔软又不失筋道,入口滑润。
汤底是烩面的灵魂,需要用上等嫩羊肉和羊骨一起煮制五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慢炖,直至汤色白亮如牛乳。传统的烩面配料丰富,包括海带丝、豆腐丝、粉条、鹌鹑蛋、黄花菜、木耳等,每一口都能品尝到不同的风味。
烩面的流派特色
河南各地的烩面各有特色,其中最负盛名的是郑州烩面。郑州烩面主要分为三大流派:
- 传统烩面:以羊肉和羊骨熬制的高汤为底,配以传统配料,口味醇厚。
- 三鲜烩面:在传统烩面的基础上,加入海参、鱿鱼、猴头菇等海鲜食材,口感更加丰富。
- 滋补烩面:注重养生,会在汤底中加入枸杞等滋补食材,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食用。
此外,河南其他地区也有其独特的烩面风味。如洛阳的牛肉烩面,选用优质牛骨熬制汤底,肉质鲜嫩;焦作的武陟砂锅烩面,将烩面与砂锅完美结合,别具一格。
烩面的文化意义
烩面不仅是河南人的日常美食,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对于在外的河南游子而言,一碗热腾腾的烩面,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在河南人的生活中,烩面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是节日庆典、亲友聚会时不可或缺的美食,承载着河南人的热情与好客。
《舌尖上的中国3》的热播,让河南烩面再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也让这道承载着千年历史的美食焕发新的生机。如今,烩面不仅在河南各地广受欢迎,更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文化魅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美食爱好者前来品尝。
烩面的故事,是河南饮食文化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中原大地的沧桑变迁,承载着河南人的智慧与情感。无论是作为早餐、午餐还是晚餐,一碗热腾腾的烩面,总能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