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时间维度解码抑郁症:张瑞彬副教授的创新研究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时间维度解码抑郁症:张瑞彬副教授的创新研究

引用
5
来源
1.
https://www.hanix.net/News/info/id/372.html
2.
https://portal.smu.edu.cn/gwxy/info/2141/17761.htm
3.
https://www.hanix.net/
4.
https://m.yanxuezhang.net/daoshi/80497.html
5.
http://www.hanix.net/Phone/News/info/id/372.html

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博士生导师张瑞彬副教授,近年来在抑郁症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从独特的时-空视角切入,深入探究抑郁症的心理病理机制,为理解这一困扰全球3.42亿人的精神障碍提供了新的视角。

01

创新视角:从时间维度解析抑郁症

张瑞彬副教授指出,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持续的情绪悲伤和兴趣减退。从时间视角分析,这些症状可以分为三个维度:

  • 指向过去:表现为过度思考负面事件,即所谓的“反刍思维”。这种反复思考不仅限于事件本身,还会延伸到自我价值判断和未来影响,形成一个负面思维循环。
  • 指向当下:体现为生活意义感缺失和快感缺失,患者难以从日常活动中获得乐趣。
  • 指向未来:表现为对未来的兴趣和期待显著减退,对生活缺乏规划和憧憬。

这种时间视角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也为干预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02

突破性发现:抑郁症与大脑衰老的关系

张瑞彬团队的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年龄显著高于实际生理年龄。这一发现暗示抑郁症可能加速大脑衰老过程,也为理解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更令人关注的是,研究还揭示了抑郁症与老年痴呆症(包括轻度认知障碍MCI)之间存在显著的共病现象。这两种看似不同的疾病,在神经机制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索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03

反刍思维:抑郁症的关键心理病理机制

张瑞彬副教授特别强调了反刍思维在抑郁症中的重要作用。反刍思维是一种对负面事件反复思考的倾向,它不仅加重情绪低落,还会影响问题解决能力,减少社会支持。

例如,当一个人在工作中犯错时,反刍思维严重的人可能会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的循环中,这种负面思维会进一步加剧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04

科研成果:多维度验证反刍思维的影响

张瑞彬副教授主持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技部脑科学类脑研究青年项目等。通过脑成像和计算建模技术,他的团队深入研究了反刍思维的神经机制。

研究发现,反刍思维与大脑前额叶和边缘系统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这些脑区在情绪调节和认知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低落和认知功能受损。

05

治疗启示:从反刍思维到脑健康促进

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张瑞彬副教授提出了针对性的干预策略。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改善阈下抑郁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以及通过情绪工作记忆训练降低反刍思维,都是其团队正在探索的方向。

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理解,更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科学依据。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理解和治疗。张瑞彬副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从时间视角理解抑郁症的新思路,也为未来的临床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抑郁症这一困扰人类已久的精神障碍,终将被科学攻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