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儿童医院王春梅医师:如何正确引导患抽动症的孩子?
上海市儿童医院王春梅医师:如何正确引导患抽动症的孩子?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或发声抽动。这种疾病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学习和社交能力造成严重影响。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王春梅,凭借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背景,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引导建议。
专家简介
王春梅医师是上海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主治医师,医学硕士。她曾于2019年赴美国伊利诺伊儿童医院进修学习,专注于癫痫、抽动障碍、脑性瘫痪、格林巴利综合症、头痛、面神经麻痹等疾病的治疗。作为上海市抗癫痫协会委员,她参与了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参编相关专著。
科学引导方法
家长的心理准备
王春梅医师指出,很多家长在孩子确诊抽动症后,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这种情绪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正确看待抽动症,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合理安排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患儿的注意事项
对于抽动症患儿,王春梅医师建议:
-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疾病是可以治疗的,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正确面对同学的反应,不要自我否定,主动与同学交往。
- 当学习受到影响时,要相信通过努力可以赶上甚至超过他人。
- 注意保护颈椎,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震动。
- 避免情绪波动,少看电视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 饮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含咖啡因饮料、油炸食品、辛辣食品等。
行为问题的处理
抽动症患儿可能出现多种行为问题,如躁动不安、过度敏感、强迫障碍、注意力缺陷等。王春梅医师强调,家长要特别关注这些行为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家庭护理与饮食管理
在家庭护理方面,家长应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宽松的成长环境,避免过度保护和过度干涉。同时,要重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
在饮食管理方面,建议采用均衡的饮食结构,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可以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案例分享
小明(化名)是一名8岁的抽动症患儿,主要表现为频繁眨眼和清嗓声。在王春梅医师的指导下,家长调整了对孩子的态度,不再过分关注其抽动症状,而是更多地关注其情感需求。同时,学校老师也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小明的症状明显改善,学习和社交能力也逐渐恢复。
总结与呼吁
儿童抽动症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王春梅医师呼吁,社会各界应给予抽动症儿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疾病带来的困扰。通过科学的引导和治疗,大多数抽动症儿童都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