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情绪化进食:肥胖背后的隐形推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情绪化进食:肥胖背后的隐形推手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46128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71961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39797
4.
https://ekang99.com/?news/93.html
5.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binge-eating-disorder/symptoms-causes/syc-20353627
6.
https://tyj.fujian.gov.cn/zwgk/xwzx/sxdt/202403/t20240325_6419208.htm
7.
https://hapday.app/zh/%E5%9F%B9%E5%85%BB%E6%AD%A3%E5%BF%B5%E9%A5%AE%E9%A3%9F%E4%B9%A0%E6%83%AF%EF%BC%8C%E5%B9%B3%E8%A1%A1%E6%83%85%E7%BB%AA%E5%81%A5%E5%BA%B7/
8.
https://www.muhn.edu.cn/psy/info/1013/2371.htm

“我压力大时就会不停地吃东西”“心情不好就想去买零食”“明明不饿却还是想吃”……这些看似平常的表述,其实都在指向一个现象——情绪化进食。根据世界肥胖联合会的数据,全球一半人口可能在2035年前超重,而情绪化进食正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高达80%的人并不知道自己超重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情绪化进食。

什么是情绪化进食?

情绪化进食,简单来说,就是用食物来应对情绪问题,而不是因为真正的饥饿。心理学学者Van Strien将其定义为一种应对消极情绪(如焦虑、抑郁、愤怒、孤独等)的行为反应。当我们感到压力或情绪低落时,往往会通过进食来寻求安慰,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情绪性进食”。

情绪化进食与普通饥饿有何不同?

  • 发生时机:情绪性饥饿通常来得突然且强烈,而生理饥饿是逐渐产生的。
  • 食物选择:情绪化进食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选择高糖、高脂肪的“安慰食物”,而不是根据营养需求选择食物。
  • 进食方式:情绪化进食往往伴随着快速、无意识的进食,甚至在已经吃饱的情况下继续进食。
  • 进食后的感受:情绪化进食后,人们往往会感到内疚、羞愧或失控,而正常进食则不会产生这种负面情绪。

为什么情绪化进食会导致肥胖?

  1. 生理机制:高热量食物会让大脑释放一种类鸦片活性肽,如血清素和多巴胺,让人感到快乐。这种生理反应会强化情绪化进食的行为模式。
  2. 心理依赖:长期通过食物来缓解情绪,会形成一种心理依赖。每当遇到压力或负面情绪时,大脑就会自动发出进食的指令。
  3. 恶性循环:情绪化进食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又会带来更多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剧情绪化进食的行为。

如何识别和应对情绪化进食?

  1. 记录饮食日记:通过记录每天的饮食和情绪状态,可以帮助识别情绪化进食的模式。
  2. 练习正念饮食:专注于食物的味道、口感和饱腹感,避免在分心的情况下进食。
  3. 寻找替代活动:当感到情绪化进食的冲动时,尝试进行其他活动,如散步、深呼吸或与朋友聊天。
  4.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的运动,这些都有助于调节情绪,减少情绪化进食的可能。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情绪化进食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营养师的帮助。

情绪化进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自我觉察和适当的策略,我们可以逐步改善这一行为。记住,改变需要时间,对自己保持耐心,逐步建立健康的应对机制。当我们学会更好地处理情绪时,就能摆脱食物的束缚,重获身心的自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