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军区:60年风雨征程,铸就钢铁长城
浙江省军区:60年风雨征程,铸就钢铁长城
1964年,河南省济源市留庄民兵营在民兵大比武中取得优异成绩,被授予“英雄民兵营”称号,成为民兵建设的一面旗帜。1975年,电影《海霞》热映,角色原型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闻名全国,成为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代表。2000年,江苏省军地授予徐州市贾汪区马庄民兵营“新时期模范民兵营”称号。2011年,马庄民兵营被表彰为“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新时代新征程,这些有着光荣历史的民兵“老典型”,瞄准新目标,发起新冲锋。他们继承发扬优良传统,立起向战为战导向,成为新时代民兵队伍加速转型的排头兵。
新时代改革发展的新气象
近年来,浙江省军区在新时代的改革征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展现出新的发展气象。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浙江省军区深入开展“新时代奋斗观”大讨论,引导所属人员在履职尽责中见真章。通过举办“感恩·奋进”故事分享会,邀请典型代表讲述奋斗故事,激发广大官兵和民兵的奋斗力量。例如,宁海县人武部部长李铭举从高原到平原、从边防到海滨,继续发扬“老高原”的顽强奋斗精神,带领民兵分队苦练应战应急本领,提升支援保障能力,在民兵岗位练兵比武中夺得“国动援战”课目第一名。
参与乡村振兴实践
浙江省军区组织官兵和民兵积极参与高质量推进“千万工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例如,洞头区人武部结对帮扶海霞村,发挥“海霞”品牌效应,探索红色文化与旅游要素深度融合,将海霞村打造成集旅游度假、国防教育、研学培训于一体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在仙居县埠头镇十都英村,省军区通过引进中药企业、整合零星种植户,以村企合作模式打造药材种植基地,开发中药香囊、中药茶饮等衍生产品,让中草药种植成为兴村富民的良方。
军民融合新举措
浙江省军区与浙江音乐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启军民协作新篇章。双方将聚焦“思政联动、文体联办、人才联育、艺术联创、党建联抓”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领域优势,通过资源共建共用共享,用音乐讲好双拥故事,唱响爱国拥军、爱民奉献的双拥主旋律。
历史传承与新时代发展
浙江省军区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保持着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同时在新时代不断转型升级。
民兵建设的优良传统
以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为代表的民兵单位,展现了浙江省军区民兵建设的优良传统。女子民兵连不仅在军事训练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地方建设,成为海岛哨兵和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新时代,她们继续发扬优良传统,练就多能本领,成为新时代民兵队伍的佼佼者。
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
浙江省军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既注重历史传承,又强调创新发展。例如,马庄民兵营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向战为战转型,调整力量编成,组建无人机分队等新型作战力量,提升实战化训练水平。留庄英雄民兵营则在继承联防联战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编组模式和训练方式,成为黄河边的后备尖兵。
建设成就与未来展望
浙江省军区在60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显著的建设成就,为国防事业和地方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防动员能力提升
浙江省军区在国防动员方面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组织官兵和民兵参与“千万工程”等地方建设任务,提升了民兵队伍的组织动员能力和应急应战能力。同时,省军区还注重与地方院校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双拥共建工作创新
浙江省军区在双拥共建工作中不断创新实践。例如,通过与浙江音乐学院合作,打造新时代浙江双拥共建新标杆。双方共同建立思政教育基地,开展慰问演出等活动,增强了军民情感纽带。
民兵队伍建设成果
浙江省军区在民兵队伍建设方面成果丰硕。通过调整优化民兵队伍结构,提升民兵专业技能,加强实战化训练,民兵队伍的整体素质和遂行任务能力显著提升。例如,马庄民兵营通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素质人才,调整选拔方式,实现了民兵队伍的“减脂增肌”。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浙江省军区将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水平,为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