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消费市场:小县城如何抓住黄金期?
春节消费市场:小县城如何抓住黄金期?
春节期间,小县城的消费市场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与大城市相比,小县城的消费特点更加独特,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返乡潮带来的消费红利
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小县城的消费市场迎来了难得的繁荣期。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四川自贡、黑龙江牡丹江、安徽马鞍山等地的抖音吃喝游玩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1倍。湖北荆门、广东潮州、山西临汾等特色小城的抖音团购订单量也分别增长了93%、90%和73%。
这种增长背后,是返乡人口带来的消费红利。年轻人返乡不仅带动了咖啡厅、快餐、茶饮果汁等消费的增长,还通过直播和社交媒体,为家乡的特色产品和非遗文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春节期间,探店达人带动旅行社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87%,非遗团购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86%。
非遗文化的消费热潮
2025年是“春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非遗文化消费成为一大亮点。京东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非遗文化销量同比增长TOP5产品包括瓷胎竹编、唐卡、藏药、西安皮影和湘绣。在抖音平台,1月28日至2月3日,非遗相关团购商品订单量同比增长139%,购买非遗团购商品的用户数同比增长122%。
其中,年轻人成为非遗消费的主力军。95后和18岁以上00后群体的非遗团购订单量达到去年的2.6倍。英歌舞、皮影戏、火壶、打铁花等非遗项目的订单量分别增长了795%、488%、461%和70%。这种增长不仅体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可,也为小县城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
然而,小县城的实体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手机销售为例,虽然国补政策带来了客流量的增长,但实际销量却未达预期。另一方面,成本压力持续上升。为了吸引顾客,商家不得不推出各种促销活动和赠品,这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此外,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也不容忽视。许多小县城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例如,神木市曾因煤炭资源而快速发展,但单纯依靠“挖煤”“卖煤”的模式已难以为继。为应对这一挑战,神木市大力发展以煤为基础的高端能源化工产业项目,并着力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通过不断创新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商家的应对策略
面对挑战,小县城的商家们采取了多种应对策略。一些商家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如国补政策、消费券等,吸引顾客。同时,他们还通过推出促销活动、赠品等方式,提升顾客的购买意愿。
发展特色经济和品牌也成为许多商家的选择。在西藏江孜县,一家酒业公司通过研发青稞白酒、啤酒和饮品,2021年至2023年累计营业额达到7100多万元。目前,江孜县已研发生产的青稞系列产品已达40余种,实现了从传统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转型。
创新经营模式也是商家的重要策略。在福建晋江,安踏、特步、361°等企业通过持续创新,让“舒适”“科技”“时尚”成为国货运动服饰的新标签。盼盼食品集团则通过5G和物联网技术打造智能化“未来工厂”,大幅提升生产协同效率和订单交付及时率。
政府的支持措施
为了促进小县城的经济发展,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春节期间,多地推出了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例如,北京市商务局联合多家家电卖场推出“新春以旧换新”活动,消费者在购买智能产品时可享受最高2000元的补贴。天津市则通过云闪付APP等平台提供便捷的补贴领取服务,推动以旧换新市场的快速发展。
此外,政府还通过优化支付便利性、支持跨境支付和多币种结算等方式,提升消费体验。数据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前7天,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20.78亿笔、金额8.52万亿元,较去年春节假期前7天分别增长25.70%和17.08%。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也分别增长127.30%和93.54%。
未来展望
虽然小县城的消费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但其发展潜力不容忽视。通过充分利用返乡潮带来的消费红利、发展特色经济和品牌、创新经营模式,小县城的实体经济正在逐步转型升级。政府的支持政策也为小县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可以预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小县城的消费市场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