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中的刘海是谁,刘海戏全蟾有什么寓意?
民间传说中的刘海是谁,刘海戏全蟾有什么寓意?
刘海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福神,以"刘海戏金蟾"的形象广为流传。这个传说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和幸福的向往,也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仙道的追求。
刘海的传说与形象
刘海,五代时人,原为燕王的丞相。后因学道成仙,传说中是个仙童,前额垂着整齐的短发,骑在金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是传统文化中的"福神"。金蟾为仙宫灵物,古人以为得之可致富。刘海与八仙一样,也是喜剧色彩很浓的神仙。明朝《列仙全传》中,刘海为八仙之一,到了《八仙出处东游记传》中,刘海的位置才被张果老顶替。但在所谓下八仙中,还有刘海的名字。
刘海戏金蟾的故事
刘海戏金蟾是古老的中国民间传说故事,来源于道家的典故。常德城内丝瓜井里有金蟾,经常在夜里从井口吐出一道白光,直冲云霄,有道之人乘此白光可升入仙。住在井旁的青年刘海,家贫如洗,为人厚道,事母至孝;他经常到附近的山里砍柴,卖柴买米,与母亲相依为命。
一天,山林中有只狐狸修炼成精,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拦住刘海的归路,要求与之成亲。婚后,胡秀英欲济刘海登天,口吐一粒白珠,给刘海做饵子,垂钓于丝瓜井中。那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蟾背,纵身一跃,羽化登仙而去。后人为纪念刘海行孝得道,在丝瓜井旁修建蟾泉寺,供有刘海神像。
刘海的历史原型
刘海的原型是道教真人刘海蟾。刘海蟾是五代时的燕山人,本名刘哲,字玄英(一说名操,字照远,又字宗成),他皈依道教前曾经出仕,事燕主刘守光为丞相,可谓官位显赫。一日,有一位自称正阳子的道人前来拜访刘海蟾,道人取出一文钱放于几案上,然后"累十卵于钱上"。海蟾大惊,说道:"危哉!"道人说:"居荣辱、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于是大悟,遂挂印出家,号曰"海蟾子",隐居于华山、终南山。《神仙通鉴》说他后来"遇吕纯阳授金液还丹之要,乃修真得成仙道"。全真教尊奉刘海蟾和王玄甫、钟离汉、吕洞宾四人为祖师,与王重阳合称北五祖。后来元代御封刘海蟾为"明悟弘道真君",遂名声大振,在民间信仰中颇有声望。
刘海戏金蟾的文化寓意
"刘海戏金蟾"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民间吉祥画,画中的刘海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男孩,手舞一串铜钱,嬉闹一只金蟾,喜气洋洋。民俗画中金蟾蜍是一只三条腿的癞蛤蟆,在古代文化中,它可是一种受人供奉的灵物。古代神话认为:蟾蜍是月宫之精,乃是嫦娥的化身,而在道教经典中,蟾蜍是成仙得道的神灵之属。刘海所戏的三足金蟾,正是服食后可以羽化成仙的灵物。老百姓相信这种金色的三脚蛤蟆,可以给人们带来好运和财源,因此取刘海蟾中的"蟾"字大加发挥,衍生出了刘海戏蟾的故事。于是,刘海的形象也从成年道士转化为可爱的童子。由于"金蟾"与"金钱"谐音,有的民俗画还塑造了刘海遍撒金钱的形象,并发挥成"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之说,"刘海戏金蟾"也演变为"刘海戏金钱",象征着财源茂盛,取之不竭,预示着生活富裕。
本文原文来自搜狗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