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苗族挑花:从“无字史书”到国潮新宠
湘西苗族挑花:从“无字史书”到国潮新宠
2011年,湘西苗族挑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这项承载着苗族历史记忆的古老技艺,如今正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国潮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无字史书:湘西苗族挑花的文化密码
湘西苗族挑花是苗族妇女世代相传的民间工艺,主要流传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泸溪、凤凰、古丈等县。苗族没有文字,历史和文化传统主要通过口头文学和图案来传承。挑花图案就是一部“无字史书”,每个纹样都凝结着苗族先民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认知。
常见的挑花图案有六十多种,包括双凤朝阳、龙凤呈祥、牡丹花、枫叶、鲤鱼跳龙门、蝴蝶戏花等。这些图案不仅美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双凤朝阳象征吉祥如意,龙凤呈祥寓意婚姻美满,牡丹花代表富贵,鲤鱼跳龙门则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传统技艺的现代新生
近年来,随着国潮文化的兴起,湘西苗族挑花开始走出大山,融入现代设计,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在2024武汉时装周上,一场以“花迹·染兮”为主题的设计秀惊艳全场。武汉纺织大学王妮副教授团队与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湘西泸溪苗族挑花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滕静蓉合作,将湘西泸溪苗族挑花传统技艺与现代礼服设计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的交织,让这项古老的技艺焕发出新的活力。
年轻传承人张春海的创新实践也为湘西苗族挑花注入了新的活力。他在湘西吉首成立了“春海苗族挑花艺术馆”,不仅坚持传统技艺的传承,更致力于将其融入现代生活。他打破传统挑花的固有形式,将图案元素进行二次创作,开发出一系列文创产品,如挑花手提包、耳环、发簪等,深受年轻人喜爱。
传承之路:从困境到希望
尽管湘西苗族挑花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但其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许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学习这门费时费力的手艺,导致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面对困境,张春海选择迎难而上。他不仅自己潜心研究挑花技艺,更积极与当地学校合作,免费招收学徒。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年轻人开始接触并爱上这门传统手艺。他们将挑花元素融入现代服装设计,为这项古老技艺注入新的活力。
如今,在乾州古城的繁华地段,张春海开设了两家挑花服装店,一家主打女装,另一家专营童装。店内还搭配着各式挑花配饰,如手提包、耳环、发簪等。在旅游旺季,两家门店的日收入额能破万,这不仅展现了湘西苗族挑花的市场潜力,更证明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湘西苗族挑花的传承之路,是一条从文化坚守走向文化自信的道路。虽然前路漫漫,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传承队伍,这项承载着苗族历史记忆的古老技艺,必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