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的元凶
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低的元凶
缺铁性贫血是导致血红蛋白低最常见的原因。当体内铁元素不足时,血红蛋白的合成会受到影响,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那么,缺铁性贫血具体是如何影响血红蛋白水平的?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呢?
什么是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元素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而引起的贫血。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负责携带氧气的蛋白质,其含量降低会直接影响氧气的运输,从而引发各种症状。
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铁摄入不足:饮食中铁含量不足,尤其是素食者或偏食者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铁吸收不良:某些疾病如乳糜泻、克罗恩病等会影响肠道对铁的吸收。此外,胃旁路手术等减肥手术也可能降低铁的吸收效率。
铁需求增加:在特定生理阶段,如妊娠期、儿童快速生长期和青春期,身体对铁的需求会显著增加。如果摄入不足,容易导致缺铁性贫血。
失血:月经量过多、消化性溃疡出血、结肠直肠癌等都可能导致体内铁元素流失过多。重大创伤或手术后的失血也会引起铁元素的大量消耗。
如何诊断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主要依靠血常规检查和相关生化指标的检测:
血红蛋白浓度:成年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通常小于80fl,表现为小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明显增加,反映红细胞大小不一。
血清铁蛋白水平:低于12μg/L,表明体内铁储存不足。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红肉、禽类、鱼类、小扁豆、豆类、豆腐、菠菜以及强化谷物。同时,注意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搭配食用,以促进铁的吸收。
口服铁剂:这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通常需要持续服用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6-8周。注意避免与钙补充剂、茶、咖啡等影响铁吸收的物质同时服用。
静脉注射铁剂:对于无法耐受口服铁剂或需要快速补充铁元素的患者,可以选择静脉注射的方式。
治疗原发病:如果缺铁性贫血是由其他疾病(如消化道出血、慢性肾病等)引起的,需要同时治疗这些基础疾病。
如何预防缺铁性贫血?
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铁元素,特别是对于孕妇、儿童和青少年等高危人群。
定期筛查:9-12月龄婴儿应进行贫血筛查,1-5岁有高危因素的儿童也应定期检查。
补充铁剂: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等高风险人群,可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铁剂。
改善生活习惯:避免偏食,合理搭配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增加水果摄入以促进铁的吸收。
缺铁性贫血虽然常见,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治疗,完全可以控制。如果发现及时并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避免其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