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为亚洲象打造绿色家园
西双版纳:为亚洲象打造绿色家园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一群亚洲象正在密林中悠闲地觅食。这是我国亚洲象种群数量稳定增长的一个缩影。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野生亚洲象数量已增长至300多头,活动范围覆盖3个州市、11个县市区、61个乡镇。
保护措施全面升级
为保护这一珍稀物种,西双版纳采取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措施。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工作人员被亲切地称为“象爸爸”,他们长年投身亚洲象救护救助工作,并积极对其进行野化训练,助其回归大自然。中心成立至今,已实施野生亚洲象收容救护救助25头次,2024年5月成功放归1头且野外生存良好。
在栖息地保护方面,西双版纳实施了大规模的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改造修复亚洲象栖息地1.2万多亩,为亚洲象提供适宜稳定的栖息场所。同时,建立跨境保护机制,与老挝北部3省建立了面积近20万公顷的联合保护区域,保障云南亚洲象与老挝、缅甸野生亚洲象群自然交流。
科技助力监测预警
为缓解人象冲突,西双版纳建立了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无人机、红外相机和地面监测人员相结合的监测体系,实现了对大部分象群24小时的在线监测。项目配套开发了后台管理平台,从监测识别大象到发出预警只需12秒。平台建设以来,在系统布设范围内未发生过人象冲突事件。
国家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为给亚洲象提供更加稳定和广阔的栖息地,西双版纳正积极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国家公园将以热带雨林和亚洲象为主要保护对象,科学规划生态区域,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科学规划亚洲象栖息空间,给亚洲象稳定的栖息地和食物源保障,推进亚洲象种群及其分布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保护成效显著
在一系列保护措施的推动下,西双版纳的亚洲象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监测显示,野象由原来的“怕人”,变成了现在的“伴人”活动,它们频繁进入田地和村寨取食,食性发生改变,人象活动空间高度重叠。
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亚洲象保护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西双版纳将继续推进亚洲象国家公园建设,加强跨境保护合作,深化科学研究,为这一珍稀物种创造更加安全舒适的栖息环境。同时,也将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探索更加科学的保护管理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