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家车企获准试点: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已来!
九家车企获准试点: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已来!
6月4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四部门有序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的通知,公布9家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联合体,既有传统车企,也有造车新势力,涵盖乘用车、客车,以及货车三大类。
政策背景与目的
此次试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问答》,此次试点的组织实施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试点申报、产品准入试点、上路通行试点、试点暂停与退出、评估调整。当前,只是完成试点申报阶段的遴选,并不代表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取得准入许可或允许上路通行。
技术进展与产业体系
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成涵盖基础芯片、传感器、计算平台、底盘控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人机交互等技术全球领先,线控转向、主动悬架等技术加快突破。具体来看,十大发展突破包括:基于大模型的汽车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突破,智能化网联化融合成为重要技术路径,中央计算式新型架构开启产业实践,智能底盘提升整车操控和运动安全,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技术体系完善,车云数据闭环变革主流研发范式,组合驾驶辅助(L2级)规模化落地,L3级及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研发加速,主要国家在立法方面取得关键进展,全球加速自动驾驶法规标准研究。
商业化应用现状与前景
在多领域市场应用上,自动驾驶也在持续拓展。城市出行领域,自动驾驶网约车已在武汉、重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多地开展商业化示范运营与测试。以武汉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其自动驾驶网约车不仅驶入市民日常生活,且订单量与服务人次不断攀升。近期,广汽埃安与小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推出至少千台量级规模的埃安Robotaxi车型,并实现单车运营毛利转正。首批千台将于2025年在大湾区落地,未来将覆盖更多区域。得益于技术进步与成本降低,Robotaxi商业化运营条件愈发成熟,有望在更多城市推广,改变人们出行方式。
战略意义与未来展望
智能网联汽车融汇了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等新兴技术,是引领全球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预计到2030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万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对全球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带来汽车开发、制造、测试、应用模式等的全面变革,产业边界不断扩大,价值链加速扩展,是加快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