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原理讲的什么?详细的麦肯锡金字塔读书笔记来了!
金字塔原理讲的什么?详细的麦肯锡金字塔读书笔记来了!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组织思想、表达逻辑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由美国咨询师Barbara Minto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将表达内容按照逻辑和重要性分成不同层次,呈现出自上而下、一步步展开的金字塔结构,强调中心思想的明确性、结论的先行性以及逻辑的递进性。
麦肯锡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原则
麦肯锡金字塔原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和逻辑递进,旨在通过先重要后次要、先全局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先结果后过程的方式,使思考和表达更加清晰有序。
1. 结论先行原则
在进行口头沟通或者书面表达时,应该首先提出最重要的结论或建议,这样可以使接收信息的人立即了解你的核心观点。这样做可以避免听众在听取细节之前迷失在复杂的信息中,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2. 以上统下原则
在表达一个观点或结论时,下一层的观点或论据应该对上一层提供直接的支持。这意味着所有的细节都应该与你的主要结论直接相关,并且按照逻辑顺序排列,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这样可以帮助听众更容易地跟随你的思路,并理解你的观点是如何被支持的。
3. MECE原则
MECE原则是金字塔原理中的一个核心原则,它是英文短语“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为了符合这里所说的MECE原则,我们需要把握如下2个关键点——
- 相互独立:在分析问题或组织信息时,每个部分或分类之间应该是清晰区分的,不存在重叠。确保每个分类处理的是不同的信息,有助于避免混淆和重复。
- 完全穷尽:在分析时覆盖所有相关的情况,确保没有遗漏。完全穷尽意味着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被考虑到,没有信息的缺失。
MECE原则是金字塔原理中用于确保思考和沟通逻辑性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在分析问题和组织信息时,各个部分之间既没有重叠也没有遗漏,兼顾两方面的要点,从而提高分析的质量和沟通的效率。
4. 逻辑递进原则
在表达思想时,应该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你的论点,最常采用的逻辑顺序有:时间顺序/步骤顺序、空间顺序/结构顺序、程度顺序/重要性顺序。这样的结构可以帮助确保你的论点以一种清晰、连贯的方式呈现,使得听众可以顺畅地跟随你的思路,理解你的观点。
金字塔原理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除了上面介绍的四个核心原则,金字塔原理这本书还有诸多干货,给我们在不同场景下也提供了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化思考框架,涉及思考、解决问题、演示场景。
思考的逻辑
思考组织内容时,最常见的3种逻辑顺序,包括:时间/步骤顺序、空间/结构顺序、程度/重要性顺序。
- 时间/步骤顺序:按照时间流程或事件发展的顺序来组织信息。通常用于描述一个过程、流程或故事,其中每个步骤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适用于项目规划、操作指南、历史事件的叙述等。
- 空间/结构顺序:按照物理位置或空间布局来组织信息。结构顺序则是按照某个整体的组成部分或层级结构来组织信息。适用于描述地理位置、建筑布局、组织结构图、产品组件等。
- 程度/重要性顺序:根据重要性、严重性或程度高低来组织信息。可以按照从最重要到最不重要,或从最严重到最不严重的顺序排列。适用于决策分析、问题解决、优先级设置等。
在实际应用中,逻辑顺序的选择取决于要传达的信息和目标受众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逻辑顺序可以帮助听众或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信息,确保信息的组织和呈现是清晰、有条理的,从而提高沟通的效率和效果。
解决问题的逻辑
解决问题可以一分为二,先界定问题,再结构化分析问题。定好大方向后,可对每个步骤逐一进行细化——
- 界定问题:
- 设想问题产生的领域
- 说明什么事情的发生打乱了该领域的稳定
- 确定非期望结果
- 确定期望结果
- 确定分析所要回答的疑问
- 结构化分析问题的步骤:
- 从信息资料入手
- 设计诊断框架
- 使用诊断框架
- 建立逻辑树(是否有问题→问题在哪里→为什么存在→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
- 是非问题分析
演示的逻辑
这里的演示是广义上的演示,不只局限于PPT演示文稿,还包括所有包含演示或展示环节的场景。
-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突出文章框架结构;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 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设计文字PPT;设计图标PPT;故事概览
-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画脑图;把图像复制成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