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时间晚了,小心心血管敲门!
晚餐时间晚了,小心心血管敲门!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揭示了晚餐时间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惊人关联。研究显示,晚上9点后进食会使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28%,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晚餐时间的重新思考。
这项研究追踪了103,389名参与者长达7.2年,记录了2036例心血管疾病病例,包括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研究发现,晚餐时间每推迟一小时,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8%。具体来说,与晚上8点前吃完晚餐相比,9点后进食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
这一现象在女性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研究指出,这可能与男女在昼夜节律系统上的生理差异有关。女性如果晚餐时间过晚,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还可能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除了心血管疾病,晚餐时间还会影响其他健康指标。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表明,晚餐时间过晚会损害葡萄糖耐受性,增加2型糖尿病的风险。研究发现,与早晚餐相比,晚晚餐会导致胰岛素作用区域减少6.7%,血糖区域增加8.3%。
此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上的研究显示,晚上9点前吃完晚餐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研究发现,与晚餐后立即睡觉相比,间隔2小时或更长时间再睡觉的人,患癌风险降低20%。
那么,什么时间吃晚餐最健康呢?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时间营养学专家柴田重信建议,晚餐最好在早餐后10小时内完成,即如果早上8点吃早餐,晚餐应在下午6点左右完成,最迟不超过晚上8点。同时,晚餐与睡眠之间应至少间隔2小时,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
对于经常加班或上夜班的人群,专家建议将晚上当作早上,醒来后立即进食,并使用接近阳光的白光照明,帮助调整生物钟。通过这些方法,即使在不规律的工作模式下,也能尽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综上所述,晚餐时间的选择对健康至关重要。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大家尽量在晚上8点前完成晚餐,并保证晚餐与睡眠之间有充足的间隔时间。这一简单的饮食习惯调整,可能对我们的长期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