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云游戏时间新规:实施效果与挑战
未成年人云游戏时间新规:实施效果与挑战
2021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人玩云游戏的时间做出严格限制。根据规定,所有云游戏企业仅能在周五、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云游戏服务。这一政策的出台,旨在更好地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其他有益活动。
腾讯、网易等游戏巨头积极响应政策要求。2024年暑期,这两家游戏企业均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游戏时间限制:每周五、周六、周日的晚上20点至21点,未成年人可以体验游戏,整个假期游戏时长不超过24小时。这一举措体现了游戏企业对政策的严格落实,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相对固定的游戏时间。
然而,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实习生佟毕铖在河北、贵州、江西、安徽、陕西、山东6个省的8个县城调研发现,77%以上的未成年人会使用他人信息登录游戏,实名认证系统在部分地区接近失效。未成年人通过租用账号、使用家长信息等方式绕过防沉迷系统,使得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部分电商平台存在违规提供游戏账号租借服务的现象。在各大电商平台和手机应用商店,均能轻易搜到“游戏租号”的服务和应用。各款游戏账号租用价格从一两毛钱到几十块钱不等,完全在未成年人的接受范围内。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店铺未有提及禁止未成年人租借游戏账号的信息。
面对这些问题,各方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游戏企业可以采用人脸识别等技术加强身份验证,确保用户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电商平台需要加强对游戏账号交易的监管,不仅要以关键词屏蔽游戏账号卖家,还应当增加人工审核,对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卖家进行有效督查。
同时,家长和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共同筑防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需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监管,合理安排未成年人的作息时间,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学校则应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对待网络游戏,培养其自我管理能力。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等各方共同努力。只有各方履责到位,才能真正实现政策目标,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