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打卡河南红色地标:红旗渠&二七纪念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打卡河南红色地标:红旗渠&二七纪念堂

引用
新华网
9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bc1cffe5e7435bf80f4a31cec5efb953
2.
https://www.sohu.com/a/764475119_121824717
3.
https://www.sohu.com/a/789266813_121107011
4.
http://rmswzq.com/article/hzjj/9235.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A6%E6%B1%89%E4%BA%8C%E4%B8%83%E7%BA%AA%E5%BF%B5%E9%A6%86
6.
http://www.cnhqq.com/index.php?s=index/category/index&id=18
7.
http://www.zz27.com.cn/newsx.asp?id=1354
8.
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dengfeng/songshan-shaolin-scenic-10558642/
9.
http://www.oct-cts.com/Travel/Route/481.html
01

红旗渠:太行山上的人工天河

在河南省林州市的太行山腰,一条蜿蜒曲折的人工天河横亘于悬崖峭壁之间,这便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这条全长一千多公里的水利工程,不仅是林县人民解决缺水问题的伟大创举,更是一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壮丽史诗。

02

从“引漳入林”到红旗渠

1959年,林县遭遇百年一遇的大旱,全县70%的土地面临灌溉难题。林县县委书记杨贵提出“引漳入林”的大胆设想,计划从山西漳河引水入林县。这一提议在县委中引发争议,但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最终决定上马这一宏伟工程。

1960年2月,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开工,后改名为红旗渠,意为坚持毛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工程历时近十年,数万林县儿女投身其中,他们腰系粗绳,手握铁锤,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间开凿渠道,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改天换地的壮歌。

03

二七纪念堂:工人运动的丰碑

在河南省郑州市,有一座庄严肃穆的建筑——二七纪念堂。这里是为了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建,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座丰碑。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在郑州普乐园召开成立大会,却遭到军警阻挠。总工会迁至汉口江岸地区办公,并决定于2月4日起全线罢工。这一行动震惊全国,也引发了反动势力的疯狂镇压。2月7日起,以吴佩孚为首的直系军阀对工人实施血腥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在江岸地区,三十余名工人在福建街江岸分工会门前当场被害,林祥谦被砍杀于江岸站站台,施洋被杀害于武昌洪山脚下。据统计,二七大罢工中,共有52名工人遇难,其中江岸地区的烈士占75%。

04

红色精神的传承

红旗渠和二七纪念堂,一北一南,一工一农,共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奋斗历程。红旗渠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依靠集体力量创造奇迹的壮举;二七纪念堂则记录了中国工人阶级为争取自身权益,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光辉历史。

今天,当我们站在红旗渠的青年洞前,望着那条在悬崖峭壁间蜿蜒流淌的天河,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开山凿石的号子声;当我们走进二七纪念堂,看着那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仿佛还能感受到先烈们为理想献身的豪迈气概。

这两个红色地标,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传承。它们提醒着我们,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永远不能丢,团结一致、勇于斗争的品质永远要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