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济南老街巷探寻油旋的前世今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济南老街巷探寻油旋的前世今生

引用
腾讯
12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0A0785Q00
2.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2A060VO00
3.
https://tv.cctv.com/2024/07/21/VIDEn5f576ERPGzka7tauq4d240721.shtml
4.
https://post.smzdm.com/p/a4x3o8o8/
5.
https://m.163.com/dy/article/IT0LF2QF05563ON2.html
6.
https://www.sohu.com/a/781693867_121285248
7.
https://hb.dzwww.com/p/p2AgImvQ1G5.html
8.
http://www.ccmtshow.com/level3.jsp?id=6526
9.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412473159548633654/
10.
http://innovation.jinan.gov.cn/art/2024/8/8/art_16576_4820561.html
11.
http://www.poken17.com/article.html
12.
http://m.bytravel.cn/produce2/6CB965CB.html

在济南的老街巷里,藏着一种让人垂涎欲滴的传统小吃——油旋。这种外皮酥脆、内瓤柔嫩、葱香浓郁的美食,不仅是济南人的骄傲,更被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道百年传承小吃的前世今生。

01

从南京到济南:一段跨越百年的美食传奇

油旋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据传,这种美食最早由齐河县的徐氏三兄弟从南京学艺带回济南。为了适应北方人的口味,他们对原有的甜味油旋进行了改良,加入了葱油泥和盐,使其成为葱香咸鲜的面食。这一创新立即受到济南市民的喜爱,连清晨去巡抚衙门点卯的官员都会购买,生意十分兴隆。

02

一位传承人的匠心人生

在油旋的传承史上,苏将林师傅的名字熠熠生辉。这位出生于1934年的莱芜寨里人,7岁便来到济南,跟随叔叔沿街卖糖。后来,他被一家饭铺的老板看中,开始学习烙制烧饼。1956年,随着公私合营政策的实施,苏师傅进入济南聚丰德饭店,师从耿长银学习油旋制作。

苏师傅回忆说,制作油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从和面、制坯到烘烤,每一步都需精心操作。最特别的是“打点”环节,即用擀面杖有节奏地敲打面团,这可能是油旋得名的原因。苏师傅还提到,制作油旋的关键在于面的软硬度和火候的掌控,四季的温度不同,和面的水量也要随之调整。

03

从聚丰德到非遗:油旋的荣耀之路

1958年,苏师傅制作的油旋迎来了一个历史性时刻。一天上午,他像往常一样忙碌时,突然接到通知要对制作工具进行消毒。不久,两名男子来到店里,观看了苏师傅制作油旋的过程,并将刚出炉的油旋带走。事后他才得知,这些油旋是供毛主席食用的。这一事件成为油旋历史上的佳话,也见证了这门手艺的精湛。

2009年,济南油旋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对油旋制作技艺的认可,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肯定。

04

老街巷里的油旋地图

如今,在济南的大观园、芙蓉街等老街巷,你依然可以品尝到正宗的油旋。聚丰德饭店作为油旋的重要传承地,至今仍在制作这种传统美食。此外,老杜家油旋、油旋张等老字号也各具特色,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05

创新与传承:油旋的未来之路

在保持传统工艺的同时,油旋也在不断创新。苏将林的外孙聂书恒在继承家族手艺的基础上,开发出鸡蛋油旋等新品种,为这道传统美食注入了新的活力。

从清朝的街头小吃,到如今的非遗瑰宝,济南油旋承载着几代人的智慧与匠心。它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凝结着济南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在老街巷的烟火气中,这道传统美食将继续书写着属于它的传奇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