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化工园区如何应对地下水污染挑战?剖析现状、措施和成功案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化工园区如何应对地下水污染挑战?剖析现状、措施和成功案例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xianjichina.com/special/detail_566182.html

化工园区作为石化行业蓬勃兴起的关键载体,一方面推动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成为众多化工企业集聚的 “主阵地”;另一方面,却也悄然成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高发区域。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需求的愈发迫切,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被推至聚光灯下。近年来,生态环境部等多部门协同发力,围绕这一难题采取了诸多举措,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创新模式。从全国范围的调查评估,到试点示范的先行先试,从制度体系的逐步完善,到监督管理的强化落实,一系列努力旨在筑牢地下水保护屏障,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守护,确保地下水质量稳定,为化工园区乃至全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现状剖析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期,化工产业发展迅猛,但与之相伴的是经济与环保之间矛盾凸显。地下水污染治理面临新旧污染物交织、有机物与无机物并存的复杂局面,防治任务艰巨。

尽管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促使政府、企业在地下水污染防治上有所行动,企业防治意识与能力也有所提升,然而在执行环节仍问题重重。

部分企业在土壤及地下水检测流程、时间安排上不合规,不同企业遵循标准各异,像重点排污企业按要求应年度开展土壤检测、枯水期与丰水期各进行一次地下水水质检测,检测需涵盖 45 项主要因子及参照特殊因子执行,可实际操作中却大打折扣,这不仅阻碍地下水防治进程,还给整体环保工作带来阻力,反映出我国地下水污染监管防治体系亟待完善,投入力度仍需加大。

相关部门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全面开展污染调查,以西北某县为例,工业土壤污染远超全国均值,重工业建设污染尤为突出,平均污染超标 21%,重污染更是高出 41%。从污染物类型看,无机污染物占比高达 74%,其中镉等重金属污染问题显著。

我国现行工业用地镉含量标准为 0.24mg/kg,相较发达国家宽松许多,且上世纪至今,工业发展致使地下水重金属污染持续恶化,若不遏制,未来富集效应将严重威胁生态稳定与工农业生产,可见重金属污染防治已成地下水保护的重中之重。

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已施举措

2021 - 2022 年,生态环境部精心组织全国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全面摸清 “家底”。调查结果令人警醒,部分园区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环境管理要求落实不到位,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预防压力巨大。基于此,生态环境部迅速行动,将调查发现的地下水污染问题线索精准转送地方,督促各地开展深度排查,建立详细问题清单,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强化法定义务落实,确保问题不搁置、整改有方向。

为凝聚更强防治合力,生态环境部积极推动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线索通报反馈与信息共享机制,将调查评估所获问题线索及时转送相关部门。各部门以此为契机,打破壁垒,协同作战,围绕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政策制定、监管执法、技术支持等多领域紧密配合,携手共进解决地下水污染难题,实现从 “单兵作战” 到 “集团冲锋” 的转变。

从众多调查评估园区中优中选优,确定 12 个典型化工园区开展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这些园区仿若 “试验田”,科研人员、企业与管理部门在此通力合作,全力探索园区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管控修复的先进管理模式与前沿技术体系,为后续大规模推广积累宝贵经验,为地下水污染防治开辟新航道。

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新部署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宏伟蓝图,深入落实《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持续为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管控修复试点注入动力,推动试点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做

。通过总结试点园区成功经验,提炼出一套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与技术 “模板”,涵盖从污染监测预警、风险评估到精准修复治理全流程,为全国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标杆范例,引领行业变革。

秉持问题导向,按照分类施策、分步实施方针,聚焦已发现的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问题全面发力。

在源头预防上,完善健康、环境技术规范及绿色工厂等评价体系,增加源头防控 “硬指标”;源头减量方面,严防工业园区污水废液渗漏,全面排查整治污水管网,推行化工企业 “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源头治理环节,深入推进化工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多管齐下,阻止地下水污染加剧与扩散,降低人群健康与环境风险。

化工园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需各方携手、同频共振。

生态环境部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工信等部门联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地方政府强化属地管理,将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企业作为污染防治关键一环,需加大资金、技术投入,严格落实自行监测、隐患排查等制度,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监管部门加强执法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以责任落实保障防治成效。

地方实践案例:抚州探索创新之路

抚州市作为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试点城市,创新作为,成绩斐然。该市优化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划方法,结合红层地区水文地质特性,开创性地将 “两中”(富水性中等和水质中等)区域纳入地下水功能价值高的范畴,获专家与其他省份高度认可。在此基础上,梳理整合现有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精心布局建设新井,率先在全省织就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

同时,借助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技术,推进地下水环境监管信息平台建设,为地下水污染精准防控装上 “智慧大脑”,精准掌握污染底数与扩散路径,有力保障地下水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控。

江西晨飞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抚州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建设浪潮中,勇当先锋。以晨飞铜业为例,企业将防控地下水污染融入日常环境管理核心,自主编制边生产边管控试点方案,建立土壤隐患排查制度,全面排查地下水污染源渗漏,针对生产特征因子构建长期监测机制,筑牢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控 “堤坝”。

抚州以此为样板,确定 47 家渗漏排查企业,推进多项防渗调查项目实施,对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开展隐患排查 “回头看”,并将 53 家工业园区企业纳入排污许可重点监管范畴,从源头遏制地下水污染。

抚州古井名泉资源得天独厚,现有 90 余口,其中具保护价值的 36 口。过去部分古井因管护缺失,沦为地下水污染 “通道”。为此,抚州建立定期排查与采样测试机制,守护古井生态;率先开展古井名泉水质调查与保护试点,制定保护条例,划定补给区,修缮维护并设置标识,提升居民保护意识。

同时,深挖地下水资源经济潜能,如黎川县十里村探获优质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可观,正开发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 3 个温泉景区与 3 个矿泉水品牌建设,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华丽转身,为地下水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提供新思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