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胃酸倒流?可能是焦虑在作怪!
早起胃酸倒流?可能是焦虑在作怪!
最近,演员赵露思因长期焦虑和抑郁引发身体不适的新闻,引起了广泛讨论。很多网友在评论中表示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胃痛、胸闷、头痛、失眠……但往往跑了很多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却“一切正常”。
“这些很可能是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在‘作怪’,不是小问题。”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院黄坤强心理咨询师紧急提醒。据研究,约有60%的抑郁症患者会体验到身体疼痛,40%的焦虑症患者会有胸闷或心悸的症状。此外,常见的症状还有肠胃不适、过敏反应、头痛、呼吸困难等。
以肠胃不适举例,在考试季,许多学生会因焦虑而出现胃痛、胃胀、便秘、腹泻等症状。此时的胃肠道不适不仅仅是生理问题,还往往是心理压力的表现。“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情绪与胃酸倒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关联。”黄坤强介绍。
同样,当长期的焦虑、压力过大时,免疫系统会被持续激活,导致身体的“防御系统”过度运作,引发过敏反应。例如,焦虑、紧张会导致皮肤湿疹的发生,像斑秃、牛皮癣等皮肤问题也可能和心理压力有关系。
此外,很多人都经历过在面临巨大压力时,感到头部沉重、紧绷,甚至剧痛,去医院检查却总是查不出什么明显的生理问题。这种头痛其实是在慢性压力下,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导致人们肌肉紧张、血管收缩,从而引发头痛。由于与情绪困扰相关,被称为“心因性头痛”或“躯体化头痛”。
“我们的身体会通过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问题,提醒我们需要停下来,好好关注自己的情绪与心理健康。”黄坤强介绍,识别并关注这些“情绪信号”,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也能避免陷入对身体症状的恐慌中。
现实中,人们遇到这些躯体化症状,往往容易误解为身体上的疾病。那么,该如何识别并远离呢?
黄坤强介绍,首先,要意识到躯体化症状背后的心理因素,比如抑郁等,不要单纯地从生理角度去看待身体的不适。
抑郁是一种疾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失、思维迟缓、自责自罪、自杀观念和行为、自制力缺乏、睡眠障碍、饮食体重障碍、性功能障碍以及其他非特异性躯体症状。“如果两周内持续拥有以上症状中的5种及以上,则可能表示患有抑郁症,应尽快寻求医生的帮助。”
其次,可以通过心理疗法,比如认知行为疗法、正念认知治疗来释放身心压力,调整思维模式,减少对身体症状的过度关注。
此外,放松训练、持续的正念练习、适当的晒太阳(光疗)、适度的运动,甚至与信任的人倾诉,都是缓解情绪和身体不适的有效方式。
“新的一年,不妨给自己一些时间,关注内心的感受,识别身体发出的情绪信号。”黄坤强说,无论是通过心理疏导、冥想、运动,还是寻求专业帮助,关注自身的心理与身体健康,才能在压力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情绪变化关系非常密切。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社会心理模式逐步引起重视。精神刺激、情绪波动,通过神经体液等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可以诱发或引起消化道分泌和运动的异常。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与反复,也有这方面因素的参与。
首先,胃食管反流会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
有研究表明,有些胃食管反流患者在症状改善后,焦虑、抑郁情况也有所好转。可能是因为在患病后,生活质量的下降对其精神心理产生影响。所以胃食管反流病治愈后,患者的精神状态也变好了。
其次,精神心理因素可能导致胃食管的发生或加重。
心理因素能够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胃肠激素水平,进而影响食管扩约肌的压力和胃食管动力,导致胃动力显著降低,排空延迟,从而增加胃食管反流症状的发生或加重。
美国《食管疾病》杂志刊登的奥地利一项研究也发现,心情不好容易增加胃食管反流的患病几率。奥地利泽尔时见市公立医院临床心理部专家卡默尔茨和维拉诺维奇博士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发现,心情不好与各种压力密切相关,而压力导致的胃食管反流疾病占所有病例的50%。心情愉快时进餐,受神经内分泌系统控制的消化腺会正常分泌消化液,胃肠蠕动增强,消化顺畅。而在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情况下进餐,则会导致消化能力降低。长此以往甚至会引起胃食管反流等各种胃部疾病。
卡默尔茨博士分析指出,从生理学上看,压力会导致消化系统减速,本该顺利消化的食物却停滞不前,导致胃酸反流明显。压力会导致人体通过血液将能量送入肌肉,以帮助人体应对压力处境。这必然会导致消化系统获得的能量和血流量降低,消化能力锐减。而食物消化不彻底,胃酸长时间潴留胃内,增加胃食管反流危险。另外,压力还会导致酗酒、吸烟及过量进食。这些都会增加胃酸分泌和下食管括约肌松弛,导致烧心和增加胃食管反流危险。
综上所述,精神心理健康与胃食管反流病息息相关,二者互相影响。做好情绪调整,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缓解症状,预防复发,意义重大。那么该如何调整情绪呢?
首先,要树立信心。由于胃食管反流病程长,症状反复出现,治疗有一定难度,很多人往往由最初的积极治疗到逐渐信心不足,到最后心灰意冷,放弃治疗。也有人因短期疗效欠佳,频繁的更换主治医生,导致心烦气躁,焦虑不安,反而加重病情。正确的做法是充分认识疾病,尤其对自身疾病的轻重程度、发展趋势及预后要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遵守医嘱,规范治疗,按疗程服药。
其次,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平和心态,尽量避免过度、不良情绪刺激。人总有七情六欲,难脱凡尘,关键是要理智的处理问题,控制好情绪。或过喜、过悲,或过怒、过恐,或郁郁寡欢、思虑不结,或寝食难安,试想有什么比生命和健康更重要呢。当然每个人都有隐私,对于难以言喻的痛苦,难以对人倾诉的心结,适当更换环境、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也是很必要的。
最后,应加强与亲朋好友的情感交流,与医生的沟通。胃食管反流病病程长,期间难免病情反复,很多时候会出现焦虑、烦躁、信心不足,而此时亲人的抚慰与理解,跟医生的有效沟通,是病人坚持治疗、战胜疾病的精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