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醛固酮靶向新药能否带来希望?
全国高血压日:醛固酮靶向新药能否带来希望?
今天是全国高血压日,最新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已正式发布。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超过2.45亿,但血压控制率仅为16.8%。这一严峻形势下,高血压治疗领域正迎来突破性进展。其中,靶向醛固酮的新药研发尤为引人注目。
醛固酮靶向治疗:高血压治疗的新希望
醛固酮是一种关键激素,通过调节肾脏的钠和水代谢来影响血压。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通过抑制醛固酮合成酶(ASI),可以有效降低血压,且副作用更少。
Lorundrostat:二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美国多家研究机构联合开展的二期临床试验显示,Lorundrostat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压。该研究招募了163名未控制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50mg Lorundrostat、100mg Lorundrostat和安慰剂组,持续8周。
结果显示,接受Lorundrostat治疗的患者平均收缩压下降了14.1毫米汞柱,且未观察到对皮质醇合成的影响,血清钾水平也达到预期。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患者降压效果更显著。这一发现为下一步的三期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
Baxdrostat:已进入三期临床阶段
由阿斯利康开发的Baxdrostat,是一种新型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它对醛固酮合成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同时避免影响皮质醇合成。在前期研究中,Baxdrostat显示出100:1的选择性优势。
目前,Baxdrostat正在中国等地区开展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BaxAsia研究),计划招募300例亚洲高血压患者。该研究将评估1mg和2mg剂量的Baxdrostat在降低收缩压方面的效果。
其他新型降压药物进展
除了醛固酮靶向治疗,其他创新疗法也在快速发展:
- 血管紧张素原靶向治疗:如Zilebesiran,单剂量可降压6个月
- GLP-1受体激动剂:对肥胖相关高血压有效
- NPR1受体激动剂:处于早期研究阶段
未来展望
随着这些新型降压药物的不断涌现,高血压治疗将迎来新的突破。专家预测,未来可能会根据患者的具体表型(如醛固酮失调、肥胖等)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醛固酮失调引起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最适合使用ASI治疗,而与肥胖相关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更适合使用GLP-1受体激动剂。
此外,2024年FDA还批准了双重内皮素受体拮抗剂Aprocitentan和射频/超声波肾脏去神经治疗等新型疗法,为高血压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在高血压防治的道路上,我们正迎来新的希望。但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否有症状,高血压患者都应遵医嘱坚持治疗,定期监测血压,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只有医患携手,才能真正战胜这一“无声的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