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阆中这样过!
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阆中这样过!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大会上,“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重要胜利,也是对阆中这座千年古城的最好肯定。
阆中,这座位于四川东北部的古城,被誉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两千多年前,一位名叫落下闳的天文学家在这里诞生。他编制的《太初历》确立了正月初一为岁首,从此,中国人有了自己的春节。落下闳因此被尊称为“春节老人”,阆中也成为了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走进今天的阆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浓厚的春节文化氛围。在机场、高铁站、公交枢纽,随处可见“春节发源地”的主题宣传。古城门票背面印制着春节习俗图案,街道两旁矗立着年夜饭、腊八粥等铜像,生动展现了古人欢度春节的场景。
阆中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腊八粥,寓意着丰收和吉祥。随后是祭灶、打坱尘、挂年红、制爆竹等一系列传统活动,每一步都凝聚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
除夕夜,古城内灯火通明,鞭炮声此起彼伏。人们围坐在火炉旁,品尝着丰盛的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到来。午夜时分,古城内外的钟声齐鸣,宣告着新年的开始。
正月初一,古城内更是热闹非凡。春倌们走街串巷,为每家每户送去新春祝福。舞龙舞狮、川剧变脸、木偶戏等传统表演轮番上演,将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近年来,阆中在传承传统习俗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每年春节期间,古城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从迎春灯会到春节大庙会,从非遗展演到特色演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2025年春节,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第一个春节。阆中特别策划了“迎春来、踏春去、抱春归”三大主题13项子活动,从除夕持续到元宵节。《阆苑传奇》《蜀道盛世》等特色演艺,以及各类民俗巡游,让游客充分感受阆中春节的独特魅力。
阆中春节习俗的成功申遗,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价值,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承载着团圆、和谐、幸福的美好寓意。它不仅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春节文化的不断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了解并喜爱这个节日。在世界各地,春节庆祝活动已经成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方式。而作为春节发源地的阆中,无疑将在这一文化交流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阆中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春节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阆中将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春节文化的重要窗口,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