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绿色产业新标杆
苏州工业园区:绿色产业新标杆
2024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入选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这是对其多年来坚持绿色发展的肯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园区在绿色产业领域持续领跑,为全国绿色低碳转型树立了标杆。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
截至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已聚集绿色产业企业约6700家,产业总体营收/产值规模达到1300亿元,其中纳入统计的规上企业总体营收/产值规模约1200亿元。这些企业覆盖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服务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绿色产业链。
园区的绿色产业与“2+3+1”特色产业体系相互融合,即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这种交叉融合的产业布局,使得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园区的各个产业领域。
标杆企业引领创新
在园区的绿色企业中,阿诗特、艾默生、快可光伏、协昌环保等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表现突出,产品远销国内外。罗博特科、金龙联合汽车、迪诺拉电极等企业则在产品技术、性能和品牌能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博萃循环、玉柴再制造、三浦工业、泰诺风保泰等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工作,其中博萃循环更是参与了国际级标准的制定,展现了园区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
政策支持与创新实践
苏州工业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包括《苏州工业园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苏州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2021-2035)》《苏州工业园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8-2035)》等专项规划,以及《苏州工业园区进一步推进分布式光伏发展的若干措施》《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具体措施。
在资金扶持方面,园区设立了“低碳节能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总额达一千万元,并在全省率先推出“绿色智造贷”,通过风险补偿资金池解决节能环保服务企业的融资难题。
园区还积极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截至2023年底,累计创建17家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30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苏州市近零碳工厂。这些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能源审计、节能改造等措施,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水平。
绿色场景持续构建
苏州工业园区积极开展碳达峰试点园区和近零碳园区建设,分布式光伏、分布式能源站、集中供冷供热项目、储能电站、能源管理平台、充电站充电桩等一批绿色技术应用示范场景持续拓展。
其中,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是全国首个实现自愿减排交易的市场化碳普惠体系,东吴黄金“光储直柔”项目是国内首个公共建筑“光储直柔”零碳项目,碳达峰平台可对区域级、园区级、企业级等不同级别进行个性化、自动化、信息化数据采集和过程监控。
ESG引领未来发展
2024年3月,园区发布《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苏州工业园区关于推进ESG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到2025年ESG产业规模超650亿元,较2022年增长超50%,到2030年成为全国ESG发展的标杆地区。
园区将聚焦绿色服务、企业社会责任服务、数智化管理三大重点领域,实施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创新发展、深化融合应用、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发展生态六大工程,推进13项具体任务。
为推动ESG产业发展,园区成立了苏州ESG研究中心、苏州工业园区ESG联盟、苏州工业园区ESG产业创新中心、中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这些机构将为园区ESG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苏州工业园区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单位GDP能耗、碳排放、用水量等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园区清洁能源占比超90%,拥有全球“灯塔工厂”3家,各级绿色制造体系企业超100家。
园区的绿色发展理念不仅体现在产业领域,更融入了城市规划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持续的绿色创新和实践,苏州工业园区正朝着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稳步前行。
作为全国绿色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和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其在绿色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企业培育等方面的探索,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了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