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丽华再登无障碍春晚舞台,感动无数观众
邰丽华再登无障碍春晚舞台,感动无数观众
2025年央视春晚,邰丽华带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演员们再次登上舞台,通过手语重新演绎了多个类型的节目。这场无障碍转播不仅展现了当下媒体融合技术创新的突破性进展,更折射出社会的包容与进步。
从《千手观音》到全程手语演绎:20年间的突破
2005年,邰丽华等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在央视春晚舞台上凭借舞蹈《千手观音》一鸣惊人。时隔20年后,艺术团接到了一个全新任务: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的听障版无障碍转播,不仅是同步手语翻译,而且要由听障演员作为主角把整场晚会的节目同步演一遍。
“这整台表演下来可以吗?心里真没底。”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起初心里有些打鼓,但她想试试。
2021年7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提升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就在2025年总台春晚播出前夕,广电总局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制作播出无障碍广电视听节目。
据介绍,最初的春晚无障碍传播方案是用手语数字人翻译节目内容,但这一想法在听障群体中受到很大争议:手语交流不只依赖手势,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蕴含的情感也是信息传达的重要部分。因此,节目组最终邀请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听障舞蹈演员进行手语表演,让手语在实现翻译功能的基础上更富观赏性和感染力。
“我们的舞者必须用标准的手语,把节目的信息传达给听障朋友,让他们真切感受到每个节目的内涵。”邰丽华用手语表示,“我们需要更多去理解音乐的节奏、节拍,这是一个挑战。”
像很多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演员一样,陈静也是因为小时候看了《千手观音》后开始热爱舞蹈,今年春晚参与《潮起舞英歌》的手语演出。节奏变幻多样是英歌舞的特色,也是改编为手语舞的难点。陈静把小音箱音量调到最大,从震动中感受节拍。
据2025年总台春晚无障碍转播统筹赵智晖介绍,参与演出的13名听障演员都像陈静一样非常认真地练习,他们有的吃饭时仍在看曲谱,有的在演出间隙对着手机练习,更多的是在排练厅三五成群共同打磨。听力好些的帮听力差的打节拍,把手高高举起再重重落下,提醒对方表演要开始了。
对于这些听障舞蹈演员而言,如何通过手语表演把相声、小品等语言类节目里的笑点准确传达出来,是又一道难题。
“比方说谐音梗,有点类似于冷笑话,但手语完全是不同的打法,所以就不一定能够让听障朋友理解好笑在哪儿,这是我们常常研究、琢磨的一点。”听障演员王雨晨用手语说。
听障演员李金铭收到戏曲手语表演任务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查阅相关唱段讲的是什么,然后一句句翻译,研究怎么能让听障朋友看得懂,还要根据不同剧种研究每一个唱段状态、神态、角色的差异。
“比如演花木兰的时候,我必须打一个特别有将军状态的手语。”李金铭用手语说,“我也第一次用这种打法,挑战很大。”
在结束曲《难忘今宵》中,邰丽华时隔20年再次站上春晚舞台,和4名听障演员一起用手语表演。在她看来,20年间我国特殊艺术的蓬勃发展是残疾人不断融入社会的生动写照。
“《千手观音》让大家重新认识残疾人和特殊艺术;20年后,我们亲历并期待一个新的开始。”邰丽华用手语说。
科技创新让无障碍转播更完美
2025年春晚的无障碍转播,不仅体现在演员的表演上,更融合了多项前沿科技,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看体验。
听障版运用AR虚拟技术,使手语演员仿佛置身春晚演播大厅,为听障观众带来更直观、更沉浸的体验。同时,节目组通过AI语音技术制作精准字幕,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竖屏多画面包装则同步展示春晚实况与手语演员画面,为听障观众提供了更丰富、更便捷的观看方式。
视障版无障碍春晚则通过音频对节目进行创作解读与背景拓展,让视障人士能“听”懂春晚。这种创新服务,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社会反响:让每个人都能享受春晚
据统计,我国有听障人士约2780万人,视障人士约1700万。无障碍春晚让这些群体能够与家人共享欢乐,感受到社会的尊重与关爱,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包容。
有网友评价说:“让看不见的能听到,让听不到的能看到,让行不远的能畅行‘诗和远方’,让所有人都能尽享平等尊严,让人的需求、人的感受,在自由自主收听收看中释放。”
春晚总导演于蕾表示:“这是绝对意义上的创新,诠释了‘人民的春晚’的概念。”
专家认为,央视春晚作为全国乃至全球华人关注的重要文化活动,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无障碍春晚”有望产生连锁效应,为其他媒体在节目制作和传播中关注残障群体需求、提供无障碍服务树立榜样,推动媒体在内容创作、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受众,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同时对文化产业中其他领域如影视、演出等具有示范作用,有望促使相关行业更加重视残障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开发更多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文化产业的多元化、包容性发展。
未来展望:让无障碍成为常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鼓励电视台配备同步字幕、增设配播手语的新闻节目,并逐步扩大配播手语的节目范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中国残联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广电视听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残疾人广电视听公共文化服务和内容供给,着力推进广电视听无障碍环境建设。鼓励和支持网络视听节目服务机构提供面向残疾人的无障碍公益视听服务。探索将无障碍电影向电视剧、纪录片等领域延伸。
专家认为,“无障碍春晚”是人文服务与新质生产力的创新融合。“无障碍春晚”带动相关无障碍技术和服务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促使更多企业和机构关注科技无障碍领域,投入资源进行科学技术研发和服务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无障碍春晚”集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AI语音技术、AR虚拟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充分体现了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中科技的重要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利用科技智能化手段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提供了范例,有利于推动更多无障碍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让我们期待,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无障碍环境能够真正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身处何处,残疾人都能拥有自由通行、便捷生活的友好空间。